“幸遇客來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幸遇客來稀”全詩
況當時熱甚,幸遇客來稀。
濕灑池邊地,涼開竹下扉。
露床青篾簟,風架白蕉衣。
院靜留僧宿,樓空放妓歸。
衰殘強歡宴,此事久知非。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時熱少客,因詠所懷》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時熱少客,因詠所懷
冠櫛心多懶,逢迎興漸微。
況當時熱甚,幸遇客來稀。
濕灑池邊地,涼開竹下扉。
露床青篾簟,風架白蕉衣。
院靜留僧宿,樓空放妓歸。
衰殘強歡宴,此事久知非。
中文譯文:
天氣炎熱,很少有客人造訪,我因此而發出感慨。
頭發散亂,意志懶散,迎接客人的興致也逐漸減退。
再加上天氣如此炎熱,幸好客人來訪的次數很少。
地面濕漉漉的,清涼能透過竹門而來。
床上鋪著綠色的竹篾墊子,風吹動著灑在白色蕉衣上的露水。
宅院里靜悄悄,禪僧仍留宿在這里,高樓空蕩蕩,妓女已歸去。
宴會上的歡樂已漸漸減退,這一切我早已明白,不再強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炎熱的夏天,詩人白居易描述了自己的懶散心情和稀少的客人,表達出對于炎熱天氣的厭倦和對于孤寂的思索。詩人用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清涼和寧靜的場景,通過對比強調了人與環境的矛盾。
詩中的“冠櫛心多懶,逢迎興漸微”表達了詩人頭發散亂、意志懶散的心情,對于迎接客人的熱情也漸漸消退。
詩人稍稍安慰自己,稱幸好天氣太熱,客人很少造訪。他以“濕灑池邊地,涼開竹下扉”描繪了清涼和寧靜的場景,綠色的竹篾墊子和風吹動的白色蕉衣展示了自然中的清新。
詩尾的“院靜留僧宿,樓空放妓歸。衰殘強歡宴,此事久知非。”既是對于朋友離去的思念,也是對于宴會上歡樂的告別,表達了詩人心中對于人世間虛妄歡樂的疑惑和感慨。詩人漸漸明白了這種歡樂的弱點,牢記于心。整首詩情感真摯,以簡約的語言描繪了深沉的思考,給人以余味。
“幸遇客來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rè shǎo kè, yīn yǒng suǒ huái
時熱少客,因詠所懷
guān zhì xīn duō lǎn, féng yíng xìng jiàn wēi.
冠櫛心多懶,逢迎興漸微。
kuàng dāng shí rè shén, xìng yù kè lái xī.
況當時熱甚,幸遇客來稀。
shī sǎ chí biān dì, liáng kāi zhú xià fēi.
濕灑池邊地,涼開竹下扉。
lù chuáng qīng miè diàn, fēng jià bái jiāo yī.
露床青篾簟,風架白蕉衣。
yuàn jìng liú sēng sù, lóu kōng fàng jì guī.
院靜留僧宿,樓空放妓歸。
shuāi cán qiáng huān yàn, cǐ shì jiǔ zhī fēi.
衰殘強歡宴,此事久知非。
“幸遇客來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