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放巢由作外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堯放巢由作外臣”全詩
山寺每游多寄宿,都城暫出即經旬。
漢容黃綺為逋客,堯放巢由作外臣。
昨日制書臨郡縣,不該愚谷醉鄉人。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游豐樂招提佛光三寺》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豐樂招提佛光三寺》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竹鞋、葵扇、白綃巾,是我在林野中的標志。山寺一直常常住宿,離開都城時往往就有數旬之久。像漢朝的英雄漢容、黃綺,像堯舜時代的禽獸巢由,我也是在外做游子。昨天我在郡縣里寫書,本不應該像愚谷一樣陷入了酒鄉人的生活。
譯文:
竹鞋、葵扇、白綃巾,
林野成為我家,云是我的身。
常常住宿在山寺,
離開都城時數旬過去了。
像昔日漢朝的容貌、黃綺,
像古代的逐巢子由,
我也是個流浪在外的游子。
昨天在郡縣寫書,
不應該像愚谷一樣醉了詩鄉人。
詩意和賞析:
在這首詩中,白居易以自己游玩寺廟為題材,寫了游豐樂寺、招提寺、佛光寺三個寺廟。他描寫了自己游玩小徑和寺廟的畫面,以及心情的表達。
詩中使用了常見的寺廟元素,如竹鞋、葵扇、白綃巾,突出了自然世界與寺廟生活的和諧共處。他將自己視為山林游客,沒有固定的住所,像昔日的英雄漢容、黃綺一樣,像古代皇帝堯所賜予的巢子一樣。這種流浪的生活使他有機會去探尋和體驗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
在最后兩句中,白居易提到自己在郡縣寫書時陷入了詩鄉人的生活。這是一種自嘲的表達,他認為自己應該更加專注于寫作而不是陷入酒鄉的詩情。
整體來說,這首詩描繪了白居易游走在山林寺廟之間的生活,并通過對自己生活狀態的描述,表達了對流浪和探尋的向往。同時,他也在詩中對自己進行了一定的批評,認識到自己在寫作與享樂之間的選擇上的不同。
“堯放巢由作外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fēng lè zhāo tí fó guāng sān sì
游豐樂招提佛光三寺
zhú xié kuí shàn bái xiāo jīn, lín yě wèi jiā yún shì shēn.
竹鞋葵扇白綃巾,林野為家云是身。
shān sì měi yóu duō jì sù,
山寺每游多寄宿,
dū chéng zàn chū jí jīng xún.
都城暫出即經旬。
hàn róng huáng qǐ wèi bū kè, yáo fàng cháo yóu zuò wài chén.
漢容黃綺為逋客,堯放巢由作外臣。
zuó rì zhì shū lín jùn xiàn, bù gāi yú gǔ zuì xiāng rén.
昨日制書臨郡縣,不該愚谷醉鄉人。
“堯放巢由作外臣”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