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思稚子更茫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因思稚子更茫然”全詩
自念老夫今耄矣,因思稚子更茫然。
中郎馀慶鐘羊祜,子幼能文似馬遷。
才與不才爭料得,東床空后且嬌憐。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談氏小外孫玉童》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談氏小外孫玉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外翁七十孫三歲,
笑指琴書欲遣傳。
自念老夫今耄矣,
因思稚子更茫然。
中郎馀慶鐘羊祜,
子幼能文似馬遷。
才與不才爭料得,
東床空后且嬌憐。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白居易的小外孫玉童。白居易是七十高齡的外翁,而他的外孫只有三歲。在詩中,白居易看著玉童指著琴書欲要傳授他知識。白居易自覺已是年老,心里卻想到了自己年幼時對知識的向往和迷茫。然后,詩人提到了一些具有才華的人物,如中郎府的鐘羊祜,以及與馬遷相似的玉童。最后,白居易認為才華與非才華的較量是無法預測的,而且東床之歡雖然一時美好,但最終會消逝,所以他愿意珍愛并疼愛這個年幼的外孫。
賞析:
這首詩以白居易的視角描述了他與小外孫之間的關系和年齡差距所引發的思考。詩人通過自己的經歷,表達了對年輕時渴望知識的追求和對年幼時迷茫的共鳴。他用中郎府的鐘羊祜和馬遷作為才華與非才華的對比,暗示了才能的價值難以預測,有時候出眾的才華也可能出現在意料之外的人身上。最后兩句表達了東床之歡的短暫和虛幻,詩人意識到時光流逝,珍惜眼前的美好。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歲月的滄桑和生命的脆弱,同時也傳遞了對年輕一代的關心和教誨。
這首詩詞在情感上表達了對年幼的外孫的疼愛和關懷,同時透露了對自己年老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才華的思考。通過簡潔而富有哲理的文字,白居易展示了他作為一位老者的智慧和對生命的領悟。這首詩詞不僅具有情感共鳴,也給讀者帶來了對于人生和才華的深入思考。
“因思稚子更茫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n shì xiǎo wài sūn yù tóng
談氏小外孫玉童
wài wēng qī shí sūn sān suì, xiào zhǐ qín shū yù qiǎn chuán.
外翁七十孫三歲,笑指琴書欲遣傳。
zì niàn lǎo fū jīn mào yǐ,
自念老夫今耄矣,
yīn sī zhì zǐ gèng máng rán.
因思稚子更茫然。
zhōng láng yú qìng zhōng yáng hù, zi yòu néng wén shì mǎ qiān.
中郎馀慶鐘羊祜,子幼能文似馬遷。
cái yǔ bù cái zhēng liào dé, dōng chuáng kōng hòu qiě jiāo lián.
才與不才爭料得,東床空后且嬌憐。
“因思稚子更茫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