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月落清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疑月落清流”全詩
矩浮光滟滟,方折浪悠悠。
凌亂波紋異,縈回水性柔。
似風搖淺瀨,疑月落清流。
潛潁應傍達,藏真豈上浮。
玉人如不見,淪棄即千秋。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玉水記方流》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玉水記方流
良璞含章久,寒泉徹底幽。
矩浮光滟滟,方折浪悠悠。
凌亂波紋異,縈回水性柔。
似風搖淺瀨,疑月落清流。
潛潁應傍達,藏真豈上浮。
玉人如不見,淪棄即千秋。
中文譯文:
玉水流淌記
美玉經久歲月磨礪而含藏出品格,寒泉清涼穿透底部幽深。
方板狀的玉水漂浮在上面,光芒閃爍。
波紋凌亂且不同尋常,水的本質柔軟而纏綿。
宛如微風拂過淺瀨溪流,仿佛月亮投下的光影在清澈的水面上融合。
它隱藏于黃河之旁以滋養大地,真正的價值豈能輕易顯現。
玉人若不再相見,此詩將永遠珍藏千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一條玉水,將它與美玉相比,形容得非常精致生動。
詩的前兩句“良璞含章久,寒泉徹底幽。”將玉水比喻為經過長時間打磨的美玉,蘊含著優雅的品質;寒泉則代表清涼和幽深之意。
接下來的兩句“矩浮光滟滟,方折浪悠悠。”形容玉水如方板一般浮動,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浪花滔滔。
再接下來的兩句“凌亂波紋異,縈回水性柔。”描繪了水面上波紋凌亂且不平常,而水卻是柔軟而纏綿的。
最后兩句“似風搖淺瀨,疑月落清流。潛潁應傍達,藏真豈上浮。”描繪了玉水像微風吹拂在淺瀨溪流上,仿佛月光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它隱藏在黃河旁邊滋養大地,真正的價值不會輕易顯現。
最后一句“玉人如不見,淪棄即千秋。”則是以“玉人”來象征詩人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如果無法再見到,詩人會深感遺憾和失落。
整首詩以玉水為中心,將其與玉和水相結合,形容得生動而深入。通過描繪玉水的特點和象征意義,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視。同時也給人以一種喚起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感覺。
“疑月落清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shuǐ jì fāng liú
玉水記方流
liáng pú hán zhāng jiǔ, hán quán chè dǐ yōu.
良璞含章久,寒泉徹底幽。
jǔ fú guāng yàn yàn, fāng zhé làng yōu yōu.
矩浮光滟滟,方折浪悠悠。
líng luàn bō wén yì, yíng huí shuǐ xìng róu.
凌亂波紋異,縈回水性柔。
shì fēng yáo qiǎn lài, yí yuè luò qīng liú.
似風搖淺瀨,疑月落清流。
qián yǐng yīng bàng dá, cáng zhēn qǐ shàng fú.
潛潁應傍達,藏真豈上浮。
yù rén rú bú jiàn, lún qì jí qiān qiū.
玉人如不見,淪棄即千秋。
“疑月落清流”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