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木蟠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蟠木蟠木”全詩
下擁腫而上轔菌,桷不桷兮輪不輪。
天子建明堂兮既非梁棟,諸侯斫大輅兮材又不中。
唯我病夫,或有所用。
用爾為幾,承吾臂支吾頤而已矣。
不傷爾性,不枉爾理。
爾怏怏為幾之外,無所用爾。
爾既不材,吾亦不材,胡為乎人間裴回?蟠木蟠木,吾與汝歸草堂去來。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三謠·蟠木謠》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三謠·蟠木謠》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蟠木蟠木,有似我身;
不中乎器,無用于人。
下擁腫而上轔菌,桷不桷兮輪不輪。
天子建明堂兮既非梁棟,諸侯斫大輅兮材又不中。
譯文:
蟠木啊蟠木,你與我相似;
不適合做器物,對人無用。
下部膨脹而上部生菌,橫木不平兮車輪不圓。
天子建造明堂,卻不用梁棟;諸侯打造大車,卻不選用優質材料。
詩意:
這首詩以蟠木為象征,表達了詩人對自身境遇的思考和抒發。蟠木雖然形狀奇特,但并不適合做器物,也無法為人所用。下部膨脹,上部生菌,木質不平整,車輪不圓滿。天子建造明堂卻不選用優質的梁棟,諸侯制造大車卻不考慮材料的質量。詩人以此來比喻自己,認為自己和蟠木一樣,并不被人們所看重,無法在人間找到合適的位置。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蟠木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自己處境的無奈和困惑。蟠木雖然奇特,但卻無法發揮其價值,被忽視和拋棄。詩人將自己比作蟠木,感嘆自己的才華和能力無法被人所用。天子和諸侯都有著錯誤的選擇和不合理的決策,而詩人也感到自己的存在似乎被忽視和誤解。最后,詩人以歸草堂去來來表達自己對世俗的厭倦,希望能夠遠離紛擾,回歸寧靜。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寓意深遠的意象,傳達了作者內心的無奈和對現實的思考。它揭示了人們在社會中尋求認同和價值的困境,以及對于個體才華和能力被忽視的痛苦感受。同時,詩中的歸草堂也象征著詩人追求內心寧靜與自我滿足的向往。整體而言,這首詩詞給人一種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思考和審視人生的啟示。
“蟠木蟠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n yáo pán mù yáo
三謠·蟠木謠
pán mù pán mù, yǒu shì wǒ shēn bù zhōng hū qì, wú yòng yú rén.
蟠木蟠木,有似我身;不中乎器,無用于人。
xià yōng zhǒng ér shàng lín jūn, jué bù jué xī lún bù lún.
下擁腫而上轔菌,桷不桷兮輪不輪。
tiān zǐ jiàn míng táng xī jì fēi liáng dòng, zhū hóu zhuó dà lù xī cái yòu bù zhōng.
天子建明堂兮既非梁棟,諸侯斫大輅兮材又不中。
wéi wǒ bìng fū, huò yǒu suǒ yòng.
唯我病夫,或有所用。
yòng ěr wèi jǐ, chéng wú bì zhī wú yí ér yǐ yǐ.
用爾為幾,承吾臂支吾頤而已矣。
bù shāng ěr xìng, bù wǎng ěr lǐ.
不傷爾性,不枉爾理。
ěr yàng yàng wèi jǐ zhī wài, wú suǒ yòng ěr.
爾怏怏為幾之外,無所用爾。
ěr jì bù cái, wú yì bù cái, hú wéi hū rén jiān péi huí? pán mù pán mù,
爾既不材,吾亦不材,胡為乎人間裴回?蟠木蟠木,
wú yǔ rǔ guī cǎo táng qù lái.
吾與汝歸草堂去來。
“蟠木蟠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