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吾師行道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遙想吾師行道處”全詩
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臺花發后臺見,上界鐘聲下界聞。
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寄韜光禪師》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韜光禪師》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座山門分為兩座山門,
兩座寺廟本來是一座寺廟分開的。
東邊的溪水流向西邊的溪水,
南山的云起在北山的云中。
前臺的花朵開放,后臺可見,
上界的鐘聲傳到下界聽到。
遙想起我的師父修行的地方,
天空中桂子的香氣紛紛飄落。
詩意:
這首詩詞是白居易寄給韜光禪師的一封信。他以山門、寺廟、溪水、云等自然景物為表現手法,表達了對師父的思念之情,同時也借此抒發了自己對佛教修行和精神境界的向往。
賞析:
白居易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將自己對師父的思念之情與對佛教修行的向往相結合。一山門作兩山門,寺廟分開的情景,既是詩人離師父的遙思之情,也可以理解為對佛教教義中分門別派的思考。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則是通過描繪山水云霧的變化,表達出詩人對于宇宙間的宏大景象和佛法的普遍存在的感悟。
詩中的前臺花發后臺見、上界鐘聲下界聞,表達了詩人希望能夠親身體驗到師父修行之地的愿望,同時也傳遞了一種超越時空的心靈感應和佛法的普世性。最后的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則是對師父修行地的遙想和對師父的敬仰之情的表達,桂子的香氣更是象征著師父的高尚品德和智慧。
整首詩詞以深情而又含蓄的方式,抒發了詩人對師父的思念之情和對佛法修行的向往之情,同時也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宇宙萬物的敬畏和對佛法真理的追求。這首詩詞以其樸實的語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現了唐代文人的感性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遙想吾師行道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tāo guāng chán shī
寄韜光禪師
yī shān mén zuò liǎng shān mén, liǎng sì yuán cóng yī sì fēn.
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原從一寺分。
dōng jiàn shuǐ liú xī jiàn shuǐ,
東澗水流西澗水,
nán shān yún qǐ běi shān yún.
南山云起北山云。
qián tái huā fā hòu tái jiàn, shàng jiè zhōng shēng xià jiè wén.
前臺花發后臺見,上界鐘聲下界聞。
yáo xiǎng wú shī háng dào chù, tiān xiāng guì zǐ luò fēn fēn.
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
“遙想吾師行道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