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岸抱清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荒岸抱清源”全詩
入舫山侵塞,分泉道接村。
秋聲依樹色,月影在蒲根。
淹泊方難遂,他宵關夢魂。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南池》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南池
蕭條微雨絕,
荒岸抱清源。
入舫山侵塞,
分泉道接村。
秋聲依樹色,
月影在蒲根。
淹泊方難遂,
他宵關夢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南方的小池塘景象。詩人將池塘描繪成了一個荒涼的景色,微雨已經停了,池塘的岸邊靜靜地抱著清泉。通過乘船進入山中的池塘,感覺山勢鎖住了泉水,池塘通過分泉的路接通了周圍的鄉村。在秋天,湖泊的聲音依附在樹葉和水的顏色上,月光照在蒲草的根部。然而,淹沒在這種景色中,實現自己的理想與夢想是困難的,他宵的時候,夢魂也受到了關卡的限制。
這首詩通過精煉的語言和簡潔的描述,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如詩如畫的南方池塘的場景。在表面上,詩歌描繪了一個美麗而寧靜的景象,但在其中穿插著對于理想的追求和現實的限制的思考。通過揭示自然景色和人類意愿之間的對比,詩人暗示了生活中的困境和掙扎。整首詩以清新,自然的景色去渲染了復雜的人生境遇,使得這首詩產生了情感共鳴和思考。
“荒岸抱清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chí
南池
xiāo tiáo wēi yǔ jué, huāng àn bào qīng yuán.
蕭條微雨絕,荒岸抱清源。
rù fǎng shān qīn sāi, fēn quán dào jiē cūn.
入舫山侵塞,分泉道接村。
qiū shēng yī shù sè, yuè yǐng zài pú gēn.
秋聲依樹色,月影在蒲根。
yān pō fāng nán suì, tā xiāo guān mèng hún.
淹泊方難遂,他宵關夢魂。
“荒岸抱清源”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