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助歡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能助歡笑”全詩
綺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時。
能助歡笑,亦傷別離。
調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應我愛,世間唯有君知。
自從都尉別蘇句,便到司空送白辭。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一字至七字詩(賦得詩)》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字至七字詩(賦得詩)》。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絢麗美妙,瑰奇非凡。明月之夜,落花紛飛。它能增添歡笑,也會傷感別離。調動起清雅的琴石之怨,吟唱著苦楚的鬼神之悲。天下眾人都應該明白我所熱愛的,世間唯獨你知曉。自從都尉別去了蘇句,我就到司空那里送上了離別之辭。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詩歌的贊美和熱愛,以及對愛情和離別的感傷之情。詩中描繪了明月夜下落花的美景,以及詩歌所能帶來的歡笑和傷感。作者通過琴石之怨和鬼神之悲的調動,展示了詩歌的情感表達能力。他認為天下眾人應該理解他對詩歌的熱愛,而世間只有他的知己能夠真正了解。最后,作者以都尉別去蘇州作句子的事情為背景,表達了自己離別的心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明月夜下落花的景象,通過對詩歌的贊美和熱愛,表達了作者對詩歌的追求和情感的寄托。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詩歌的歡樂與傷感相結合,展現了詩歌的多樣性和表達力。作者通過調動琴石之怨和鬼神之悲,突出了詩歌的情感共鳴和表達能力。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孤獨和離別之情,以及對知己的渴望和依賴。
這首詩詞的美妙之處在于其簡練而精確的表達,通過獨特的意象和情感的交融,展現了詩歌的獨特魅力。同時,作者對詩歌的熱愛和對知己的渴望也在詩中得到了充分的表達。這首詩詞充滿了濃郁的情感色彩,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是一首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唐代詩作。
“能助歡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zì zhì qī zì shī fù dé shī
一字至七字詩(賦得詩)
shī.
詩。
qǐ měi, guī qí.
綺美,瑰奇。
míng yuè yè, luò huā shí.
明月夜,落花時。
néng zhù huān xiào, yì shāng bié lí.
能助歡笑,亦傷別離。
diào qīng jīn shí yuàn, yín kǔ guǐ shén bēi.
調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tiān xià zhǐ yīng wǒ ài, shì jiān wéi yǒu jūn zhī.
天下只應我愛,世間唯有君知。
zì cóng dū wèi bié sū jù, biàn dào sī kōng sòng bái cí.
自從都尉別蘇句,便到司空送白辭。
“能助歡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