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言采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薄言采芑”全詩
方叔涖止,其車三千。
師干之試,方叔率止。
乘其四騏,四騏翼翼。
路車有奭,簟茀魚服,鉤膺鞗革。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鄉。
方叔涖止,其車三千。
旂旐央央,方叔率止。
約軧錯衡,八鸞玱玱。
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蔥珩。
鴥彼飛隼,其飛戾天,亦集爰止。
方叔涖止,其車三千。
師干之試,方叔率止。
鉦人伐鼓,陳師鞠旅。
顯允方叔,伐鼓淵淵,振旅闐闐。
蠢爾蠻荊,大邦為仇。
方叔元老,克壯其猶。
方叔率止,執訊獲丑。
戎車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
顯允方叔,征伐玁狁,蠻荊來威。
分類: 詩經
采芑翻譯及注釋
翻譯
戰士們采苦菜在行軍間隙,從那片去年剛開墾的新田,轉到這塊未開墾的處女地。尊貴的方叔帶領大軍到來,三千戰車滾滾而來勢逶迤,三軍兒郎揮盾演武有士氣。尊貴的方叔我們的好統帥,高坐戰車把青黑駿馬駕馭,四匹青黑駿馬進退都有序。高大的戰車遠看遍體彤紅,垂方紋竹簾魚皮箭袋斜披,馬兒胸前大帶纓絡嚼頭系。
戰士們采苦菜在軍營四旁,從那片去年剛開墾的新田,轉到這塊民居田野的中央。尊貴的方叔帶領大軍到來,三千戰車滾滾而來勢浩蕩,蛟龍龜蛇的戰旗高高飄揚。尊貴的方叔我們的好統帥,他的戰車紅皮纏轂紋橫轅,馬嘴邊的八只鸞鈴響叮當。尊貴的方叔身著天子命服,大紅蔽膝是那樣富麗堂皇,身上的青蒼佩玉朗朗脆響。
蒼鷹隼鷂長空中疾飛如電,它盡展雄姿時而一飛沖天,時而停止飛翔棲落在樹尖。尊貴的方叔帶領大軍到來,三千戰車滾滾而來起塵煙,三軍兒郎揮盾演武壯如山。尊貴的方叔我們的好統帥,士兵們鳴金擊敲響徹霄漢,列隊誓師發出必勝的宣言。我們尊貴的方叔威風凜然,擊鼓前進咚咚咚響個不停,鳴金收兵鏘鏘鏘肅然靜安。
你這愚蠢不開化的荊蠻人,膽敢跟我泱泱大國作對頭。尊貴的方叔元老英雄人物,老當益壯操勞國事善籌謀。尊貴的方叔帶領大軍到來,抓捕審訊萬千俘虜競授首。戰車陣滾滾而來隆隆作響,隆隆作響滾滾向前不停留,猶如雷霆萬鈞震天動地吼。我們尊貴的方叔威風凜凜,親率大軍出征討伐獫狁族,愚蠢的蠻荊人敢不低下頭!
注釋
1.薄言:句首語氣詞。
2.芑(qí):一種野菜。
3.新田:毛傳:“田一歲曰菑,二歲曰新田,三歲日畬(yú)。”
4.菑(zī)畝:見上注。
5.涖(lì):臨。止:語助詞。
6.干:盾。試:演習。
7.騏(qí):青底黑紋的馬。
8.翼翼:整齊嚴謹的樣子。
9.路車:大車。路,通“輅”。奭(shī):紅色的涂飾。
10.簟(diàn)茀(fú):遮擋戰車后部的竹席子。魚服:鯊魚皮裝飾的車箱。
11.鉤膺(yīng):帶有銅制鉤飾的馬胸帶。鞗(tiáo)革:皮革制成的馬韁繩。
12.中鄉:鄉中。
13.旂(qí)旐(zhào):畫有龍和蛇圖案的旗幟。
14.約軝(qí):用皮革約束車軸露出車輪的部分。錯衡:在戰車扶手的橫木上飾以花紋。
15.玱(qiāng)玱:象聲詞,金玉撞擊聲。
16.服:穿起。命服:禮服。
17.芾(fú):通“韍”,皮制的蔽膝,類似圍裙。
18.有玱:即“玱玱”。蔥珩(héng):翠綠色的佩玉。
19.鴥(yù):鳥飛迅疾的樣子。隼(sǔn):一類猛禽。
20.戾(lì):到達。
21.止:止息。
22.鉦(zhēng)人:掌管擊鉦擊鼓的官員。
23.陳:陳列。鞠:訓告。
24.顯允:高貴英偉。
25.淵淵:象聲詞,擊鼓聲。
26.振旅:整頓隊伍,指收兵。闐(tián)闐:擊鼓聲。
27.蠢:愚蠢,無知的舉動。蠻荊:對南方部族的蔑稱。
28.大邦:大國,指周王朝。
29.元老:年長功高的老臣。
30.克:能。壯:光大。猶:通“猷”,謀略。
31.執訊:捉住審訊。獲丑:俘虜。
32.嘽(tān)嘽:兵車行走的聲音。
33.焞(tūn)焞:車馬眾多的樣子。
34.玁(xiǎn)狁(yǔn):古代少數民族匈奴在周朝時的名稱。
35.來:語助詞。威:威服。“蠻荊來威”即“來威蠻荊”。
采芑鑒賞
《小雅·采芑》詩的開首以“采芑”起興,很自然地引出這次演習的地點:“新田”、“菑畝”。緊接著一支浩浩蕩蕩的大軍出現在曠野上,馬蹄得得,敲不碎陣列中之肅穆嚴整;軍旗獵獵,掩不住蒼穹下之殺氣騰騰。在這里,作者以一約數“三千”極言周軍猛將如云、戰車如潮的強大陣容,進而又將“鏡頭的焦距”拉近至隊伍的前方,精心安排了一個主將出場的赫赫威儀。只見他,乘坐一輛紅色的戰車,花席為簾、鮫皮為服,四匹馬訓練有素、銅鉤鐵轡,在整個隊伍里坐鎮中央,高大威武而與眾不同。真是未謀其面已威猛懾人。詩的第二章與上大體相同,以互文見義之法,主要通過色彩刻畫(“旗旐央央”,“約軝錯衡”),繼續加強對演習隊伍聲勢之描繪。在對方叔形象的刻畫上則更逼近一步:“服其命服”的方叔朱衣黃裳、佩玉鳴鸞、氣度非凡。同時也點明他為王卿士的重要身份。第三章格調為之一變,以鷹隼的一飛沖天暗比方叔所率周軍勇猛無敵和斗志昂揚。接下來作者又具體地描繪了周師在主帥的指揮下演習陣法的情形:雷霆般的戰鼓聲中,戰車保持著進攻的陣形,在響徹云霄的喊殺聲中向前沖去;演習結束,又是一陣鼓響,下達收兵的號令,隊伍便井然有序地退出演習場,整頓完畢后,浩浩蕩蕩地返回營地。(“伐鼓淵淵,振旅闐闐”)。第四章辭色俱厲,以雄壯的氣概直斥無端滋亂之荊蠻(“蠢爾蠻荊,大邦為仇”)。告誡說,以方叔如此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之師旅討伐荊蠻,定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摧敵之軍,拔敵之城,俘敵之人,敗之于談笑揮手之間(“方叔率止,執訊獲丑”)。
統觀全詩,有兩點值得注意,其一是此詩并非實寫戰爭,而是寫一次軍事演習。這從詩中“師干之試”等處可證。其二,此詩從頭至尾層層推進,專事渲染,純以氣勢勝。
采芑創作背景
這首歌頌的雅歌,是人們在誓師宴會上唱的雅歌。眾將士本來以為這次出征就是去打仗,但到邊界后,人們才知道這次行動是屯兵演習。周朝自周文王起,就開始了屯兵制度,周朝每占領一地,或準備去占領該地,都要動員人們遷移到該地居住,以此來鞏固國家的安定。這首雅歌所歌頌的就是這樣一次屯兵行動。“薄言采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ǎi qǐ
采芑
báo yán cǎi qǐ, yú bǐ xīn tián, chéng cǐ zāi mǔ.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畝。
fāng shū lì zhǐ, qí chē sān qiān.
方叔涖止,其車三千。
shī gàn zhī shì, fāng shū lǜ zhǐ.
師干之試,方叔率止。
chéng qí sì qí, sì qí yì yì.
乘其四騏,四騏翼翼。
lù chē yǒu shì, diàn fú yú fú, gōu yīng tiáo gé.
路車有奭,簟茀魚服,鉤膺鞗革。
báo yán cǎi qǐ, yú bǐ xīn tián, yú cǐ zhōng xiāng.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鄉。
fāng shū lì zhǐ, qí chē sān qiān.
方叔涖止,其車三千。
qí zhào yāng yāng, fāng shū lǜ zhǐ.
旂旐央央,方叔率止。
yuē dǐ cuò héng, bā luán qiāng qiāng.
約軧錯衡,八鸞玱玱。
fú qí mìng fú, zhū fèi sī huáng, yǒu qiāng cōng háng.
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蔥珩。
yù bǐ fēi sǔn, qí fēi lì tiān, yì jí yuán zhǐ.
鴥彼飛隼,其飛戾天,亦集爰止。
fāng shū lì zhǐ, qí chē sān qiān.
方叔涖止,其車三千。
shī gàn zhī shì, fāng shū lǜ zhǐ.
師干之試,方叔率止。
zhēng rén fá gǔ, chén shī jū lǚ.
鉦人伐鼓,陳師鞠旅。
xiǎn yǔn fāng shū, fá gǔ yuān yuān, zhèn lǚ tián tián.
顯允方叔,伐鼓淵淵,振旅闐闐。
chǔn ěr mán jīng, dà bāng wèi chóu.
蠢爾蠻荊,大邦為仇。
fāng shū yuán lǎo, kè zhuàng qí yóu.
方叔元老,克壯其猶。
fāng shū lǜ zhǐ, zhí xùn huò chǒu.
方叔率止,執訊獲丑。
róng chē tān tān, tān tān tūn tūn, rú tíng rú léi.
戎車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
xiǎn yǔn fāng shū, zhēng fá xiǎn yǔn, mán jīng lái wēi.
顯允方叔,征伐玁狁,蠻荊來威。
“薄言采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