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木忽交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夏木忽交陰”全詩
稍覺秋山遠,俄驚冬霰深。
分類:
作者簡介(雍裕之)
雍裕之雍裕之:唐朝人(約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詳,蜀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詩名。工樂府,極有情致。貞元后,數舉進士不第,飄零四方。裕之著有詩集一卷, 《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四氣》雍裕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四氣》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雍裕之。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四氣》
春禽猶競囀,
夏木忽交陰。
稍覺秋山遠,
俄驚冬霰深。
譯文:
春天的鳥兒依然爭相囀鳴,
夏季的樹木突然變得陰暗。
稍微感覺到秋山的遙遠,
立刻驚覺冬天的冰雹已經深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四季變化的景象,以及時間的流轉。通過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象變化,表達了時間的短暫和無常。
首先,詩的開頭描繪了春天的場景,春天是生機勃勃的季節,鳥兒在爭相囀鳴,展現了春天的活力和歡樂。
接著,詩人用"夏木忽交陰"來描述夏天的景象。夏天是炎熱的季節,但忽然之間樹木變得陰暗,可能是因為烏云密布或者突然的陣雨,這種突變給人一種意料之外的感覺,從而強調了時間的變幻無常。
第三句"稍覺秋山遠"描繪了秋天的景象。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詩人感覺到秋山的遙遠,暗示著秋天的到來,同時也暗示著時間的推移。
最后一句"俄驚冬霰深"描繪了冬天的景象。冬天是寒冷的季節,詩人忽然驚覺冬天的冰雹已經深厚,這種突然的變化傳達出時間的無情和不可預測性。
整首詩通過四個季節的景象變化,展現了時間的短暫和無常。無論是春天的活力、夏天的突變、秋天的遙遠還是冬天的寒冷,都提示著人們珍惜時間,把握當下。這首詩意味深長,通過簡潔而精確的語言,將時間的流轉與自然景觀相結合,給人以思考和啟示。
“夏木忽交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ì qì
四氣
chūn qín yóu jìng zhuàn, xià mù hū jiāo yīn.
春禽猶競囀,夏木忽交陰。
shāo jué qiū shān yuǎn, é jīng dōng sǎn shēn.
稍覺秋山遠,俄驚冬霰深。
“夏木忽交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