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多腸易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愁多腸易斷”全詩
愁多腸易斷,不待第三聲。
作者簡介(雍裕之)
雍裕之雍裕之:唐朝人(約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詳,蜀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詩名。工樂府,極有情致。貞元后,數舉進士不第,飄零四方。裕之著有詩集一卷, 《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江上聞猿》雍裕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上聞猿》是唐代詩人雍裕之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楓岸月斜明,
猿啼旅夢驚。
愁多腸易斷,
不待第三聲。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雍裕之在江邊聽到猿猴的啼聲時的心境。詩人以楓岸傾斜的月光為背景,表達了他內心的愁苦和不安。猿猴的啼聲打破了他的旅途夢想,使他更加感到困惑和痛苦。詩人在心境的壓抑下,感到愁緒紛至沓來,以至于他不愿再等待猿猴的第三聲啼叫。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而凝練的筆觸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愁緒和不安情緒。首句"楓岸月斜明"描繪了一個月色斜照的楓葉岸邊,給人一種靜謐而寂寥的感覺。第二句"猿啼旅夢驚"通過猿猴的啼聲作為觸發,揭示了詩人內心的動蕩不安,他的旅途夢想被打破,引起了他的恐慌和困惑。第三句"愁多腸易斷"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痛苦,他的憂愁如此之多,以至于心臟都變得脆弱易碎。最后一句"不待第三聲"顯示了詩人的急躁和不耐煩,他不再等待猿猴的第三聲啼叫,意味著他不愿再受到更多的打擾和困擾。
整首詩詞以簡約而凝練的語言傳達了詩人內心的紛亂情緒和對痛苦的抗拒。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動物聲音的描寫,詩人以微妙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心境,使讀者能夠感同身受,體味到他的苦悶和困惑。這首詩詞展示了唐代詩人細膩的情感表達能力,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背景下旅途中的不安和困頓。
“愁多腸易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shàng wén yuán
江上聞猿
fēng àn yuè xié míng, yuán tí lǚ mèng jīng.
楓岸月斜明,猿啼旅夢驚。
chóu duō cháng yì duàn, bù dài dì sān shēng.
愁多腸易斷,不待第三聲。
“愁多腸易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