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戶長扃行旅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蓬戶長扃行旅喧”全詩
前隨鸞鶴登霄漢,卻望風沙走塞垣。
獨憶忘機陪出處,自憐何力繼飛翻。
那堪兩地生離緒,蓬戶長扃行旅喧。
分類:
《送令狐秀才赴舉》李逢吉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令狐秀才赴舉》
子有雄文藻思繁,
齠年射策向金門。
前隨鸞鶴登霄漢,
卻望風沙走塞垣。
獨憶忘機陪出處,
自憐何力繼飛翻。
那堪兩地生離緒,
蓬戶長扃行旅喧。
中文譯文:
有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
年幼時就立志進入仕途,向金門(指京城)邁進。
他曾隨著仙鶴飛上天空,
如今卻望著風沙遮掩的邊塞。
我獨自回憶起與他共同的經歷,
自怨無力繼續飛翔。
多么難以忍受兩地分離的苦悶,
家門閉著,行旅喧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李逢吉在唐代創作的一首送別詩。詩中所述是作者送別名叫令狐秀才的年輕人,他是一位才華出眾的年輕才子,早年立志進入仕途,希望能在京城取得一份仕途的榮耀。他曾隨著仙鶴飛上天空,意味著他曾懷揣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然而現實卻令他感到沮喪,因為他所面對的是風沙遮掩的邊塞,這里指的是草原上的邊疆地區,艱苦而貧瘠,與他的理想和追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詩人在送別之際回憶起與令狐秀才共同度過的時光,感嘆自己無法繼續飛翔,表達了自己對于追求理想的無力和困惑。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與令狐秀才分離的痛苦和無奈之情,家門緊閉,而外面的行旅喧囂更加凸顯了他們之間的距離和分離之苦。
整首詩以送別為主題,通過描繪令狐秀才的追求和詩人自身的困惑,展現了唐代士人在達成志向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困境,以及離別帶來的痛苦和無奈。同時,通過風沙遮掩的邊塞和蓬戶長扃的形象描繪,詩人還反映了邊疆地區的荒涼和艱苦,以及在這樣的環境下追求理想所帶來的困難。整首詩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表現了作者對于現實和理想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的思考和感慨,給人一種深沉而凄涼的感覺。
“蓬戶長扃行旅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íng hú xiù cái fù jǔ
送令狐秀才赴舉
zi yǒu xióng wén zǎo sī fán, tiáo nián shè cè xiàng jīn mén.
子有雄文藻思繁,齠年射策向金門。
qián suí luán hè dēng xiāo hàn,
前隨鸞鶴登霄漢,
què wàng fēng shā zǒu sāi yuán.
卻望風沙走塞垣。
dú yì wàng jī péi chū chù, zì lián hé lì jì fēi fān.
獨憶忘機陪出處,自憐何力繼飛翻。
nà kān liǎng dì shēng lí xù, péng hù cháng jiōng xíng lǚ xuān.
那堪兩地生離緒,蓬戶長扃行旅喧。
“蓬戶長扃行旅喧”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