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如有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延年如有作”全詩
延年如有作,應不用山王。
分類:
作者簡介(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饒,唐代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與其父李吉甫均為晚唐名相。唐文宗時,受李宗閔、牛僧儒等牛黨勢力傾軋,由翰林學士出為浙西觀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復遭奸臣鄭注、李訓等人排斥,左遷。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執政期間外平回鶻、內定昭義、裁汰冗官、協助武宗滅佛,功績顯赫。會昌四年八月,進封太尉、趙國公。唐武宗與李德裕之間的君臣相知成為晚唐之絕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權重,五貶為崖州司戶。李德裕兩度為相,太和年間為相1年8個月,會昌年間為相5年7個月,兩次為相7年3個月。
《仆射相公偶話于故集賢張學士廳寫得德裕…獻此詩》李德裕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仆射相公偶話于故集賢張學士廳寫得德裕…獻此詩》是唐代李德裕的一首詩。這首詩的中文譯文為《尚書郎李德裕偶然與以前的學士張先生在集賢門簡廳上談話時所寫下的這首有關延年縣的詩獻給先生》。該詩表達了對鄰人吹笛所引發的感慨,以及對延年縣的美好愿景。
詩中提到了鄰人吹笛的景象,這讓詩人產生了對過去的懷念之情,因為孔子教書育人的地方古有兒童吹笛為禮的習慣。詩人希望自己能夠像延年縣一樣,能夠有所建樹,成為有益于人民的官員,而不僅僅是個徒有虛名的山王(山王有時指裝得像樣而空虛無實的人)。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盼。通過對鄰人吹笛和延年縣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對實際行動和貢獻的渴望。整首詩意境寬廣高遠,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的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延年如有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yè xiàng gōng ǒu huà yú gù jí xián zhāng xué shì tīng xiě dé dé yù xiàn cǐ shī
仆射相公偶話于故集賢張學士廳寫得德裕…獻此詩
fù gǎn lín rén dí, shī liú fū zǐ qiáng.
賦感鄰人笛,詩留夫子墻。
yán nián rú yǒu zuò, yīng bù yòng shān wáng.
延年如有作,應不用山王。
“延年如有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