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多怪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中多怪石”全詩
此中多怪石,日夕漱寒流。
必是歸星渚,先求歷斗牛。
還疑煙雨霽,仿佛是嵩丘。
分類:
作者簡介(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饒,唐代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與其父李吉甫均為晚唐名相。唐文宗時,受李宗閔、牛僧儒等牛黨勢力傾軋,由翰林學士出為浙西觀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復遭奸臣鄭注、李訓等人排斥,左遷。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執政期間外平回鶻、內定昭義、裁汰冗官、協助武宗滅佛,功績顯赫。會昌四年八月,進封太尉、趙國公。唐武宗與李德裕之間的君臣相知成為晚唐之絕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權重,五貶為崖州司戶。李德裕兩度為相,太和年間為相1年8個月,會昌年間為相5年7個月,兩次為相7年3個月。
《重憶山居六首·巫山石》李德裕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重憶山居六首·巫山石
十二峰前月,
三聲猿夜愁。
此中多怪石,
日夕漱寒流。
必是歸星渚,
先求歷斗牛。
還疑煙雨霽,
仿佛是嵩丘。
中文譯文:
在巫山的石頭上重溫山居(六首之五)
山前有十二個山峰的月亮,
三聲猿猴在夜晚悲傷。
這里有很多奇怪的石頭,
白天和晚上都沐浴著寒冷的流水。
一定是回到星星渚邊,
首先要歷經斗牛的考驗。
還不確定霧雨是否消散,
仿佛身臨嵩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文人李德裕的山居之作。詩人通過描繪巫山的景色,展現了自己對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的熱愛。
詩中首先提到了山峰前的月亮,借以襯托出夜晚中猿猴的悲鳴聲,形成了山水相互烘托的景象。接著,詩人提到了巫山中多樣奇特的石頭,這些石頭非常特別,且寒冷的流水不斷沖刷著它們,展現出了自然界的神奇之處。
然后,詩人又提到了歸星渚,暗示著自己要回到心靈的歸屬地,并追隨星辰,通過斗牛的考驗,來尋找真正的歸宿。最后,詩人表達了對雨后霞光的期待,仿佛自己置身于嵩丘一般,感受到了純凈和寧靜。
整首詩以巫山和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山水、石頭、星辰等自然元素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和對歸宿的追求。詩歌語言簡潔,意境深遠,給人一種清新、寧靜的感覺,極具山居詩的特點。
“此中多怪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òng yì shān jū liù shǒu wū shān shí
重憶山居六首·巫山石
shí èr fēng qián yuè, sān shēng yuán yè chóu.
十二峰前月,三聲猿夜愁。
cǐ zhōng duō guài shí, rì xī shù hán liú.
此中多怪石,日夕漱寒流。
bì shì guī xīng zhǔ, xiān qiú lì dòu niú.
必是歸星渚,先求歷斗牛。
hái yí yān yǔ jì, fǎng fú shì sōng qiū.
還疑煙雨霽,仿佛是嵩丘。
“此中多怪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