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改蓬蒿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忽改蓬蒿色”全詩
閑謠紫芝曲,歸夢赤松村。
忽改蓬蒿色,俄吹黍谷暄。
多慚孔北海,傳教及衡門。
分類:
作者簡介(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饒,唐代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與其父李吉甫均為晚唐名相。唐文宗時,受李宗閔、牛僧儒等牛黨勢力傾軋,由翰林學士出為浙西觀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復遭奸臣鄭注、李訓等人排斥,左遷。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執政期間外平回鶻、內定昭義、裁汰冗官、協助武宗滅佛,功績顯赫。會昌四年八月,進封太尉、趙國公。唐武宗與李德裕之間的君臣相知成為晚唐之絕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權重,五貶為崖州司戶。李德裕兩度為相,太和年間為相1年8個月,會昌年間為相5年7個月,兩次為相7年3個月。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韋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詩以謝》李德裕 翻譯、賞析和詩意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韋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詩以謝》是唐代李德裕寫給蒙韋常侍大尹的一首詩。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我的住所在平泉村舍,
近在蒙韋常侍大尹的府邸。
他親自給我改了一個美好的名字,
我以此詩回謝。
未曾向留侯先生表達感謝,
一直懷念起仲蔚園的景致。
閑暇時,我騰空心思,
譜寫紫芝曲,軻樂悠揚。
回到歸鄉的夢境中,
我看到了赤松村的美景。
突然間,蓬蒿變了顏色,
秋風吹過黍谷暖暄。
我對自己感到很慚愧,
無法達到孔子北海的境界。
雖然我有傳教的責任,
但不能比肩衡門的先賢。
這首詩意味深長,表達了作者對于蒙韋常侍大尹的感激之情。他通過這首詩表達了自己對常侍大尹的敬仰和對美好名字的贊美。詩中描述了他在夢中回到故鄉的景象,感受到了夢境中的美景和溫暖。最后,他表示自己雖然有傳教的責任,但無法達到古代賢人的境界,對自己的能力有所慚愧。
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唐代李德裕對友誼和家鄉的美好向往,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自身的自省和對賢人的敬仰。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示了唐代文人的才情和情感世界。
“忽改蓬蒿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suǒ jū píng quán cūn shè jìn méng wéi cháng shì dà yǐn tè gǎi jiā míng yīn jì shī yǐ xiè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韋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詩以謝
wèi xiè liú hóu jí, cháng huái zhòng wèi yuán.
未謝留侯疾,常懷仲蔚園。
xián yáo zǐ zhī qū, guī mèng chì sōng cūn.
閑謠紫芝曲,歸夢赤松村。
hū gǎi péng hāo sè, é chuī shǔ gǔ xuān.
忽改蓬蒿色,俄吹黍谷暄。
duō cán kǒng běi hǎi, chuán jiào jí héng mén.
多慚孔北海,傳教及衡門。
“忽改蓬蒿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