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此身長是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惟有此身長是客”全詩
松下壯心年少去,池邊衰影老人過。
白云生滅依巖岫,青桂榮枯托薜蘿。
惟有此身長是客,又驅旌旆寄煙波。
分類:
作者簡介(李紳)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于烏程(今浙江湖州),長于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過梅里七首家…今列題于后·憶題惠山寺書堂》李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過梅里七首家…今列題于后·憶題惠山寺書堂》
作者:李紳(唐代詩人)
詩詞內容:
故山一別光陰改,
秋露清風歲月多。
松下壯心年少去,
池邊衰影老人過。
白云生滅依巖岫,
青桂榮枯托薜蘿。
惟有此身長是客,
又驅旌旆寄煙波。
詩詞中文譯文:
離開故山剎那間,光景已經變得不同,
秋露清風,歲月已多。
曾經壯志豪情的少年已年少離去,
池邊現出衰老的倩影。
白云在山巖之間生滅,而青桂花榮枯托薜蘿。
唯有這身體長久地做客,
又驅動著旌旗,寄托于煙波之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李紳憶及過去的生活和自己的境遇。詩人離開了故鄉,用光陰變遷來形容時光流轉的不可逆轉以及人事多變。他回憶起年輕時充滿壯志的情景,但現在感受到自己已經老去,青春已經離去,自己變得衰老無力。白云在山巖間生滅,青桂花榮枯托薜蘿,展現了時間的無情,事物興衰的自然規律。最后,李紳以自己身體猶如客人的處境來表達他的感受,他驅動著旌旗,寄托于煙波之間,寄托自己的希冀和追求。
整首詩詞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以及對年輕時光輝與自然規律的思考和反思。通過景物的描寫以及詩人的感受,表達了對歲月的留戀與無奈,同時也表達了對未來的希望和追求。這首詩通過兩個人物的對比,展示了人生的無常和不可預測性,體現了生命的短暫與珍貴。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描寫和對比手法,展示了詩人深邃的思考和對現實的體悟。
“惟有此身長是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méi lǐ qī shǒu jiā jīn liè tí yú hòu yì tí huì shān sì shū táng
過梅里七首家…今列題于后·憶題惠山寺書堂
gù shān yī bié guāng yīn gǎi, qiū lù qīng fēng suì yuè duō.
故山一別光陰改,秋露清風歲月多。
sōng xià zhuàng xīn nián shào qù,
松下壯心年少去,
chí biān shuāi yǐng lǎo rén guò.
池邊衰影老人過。
bái yún shēng miè yī yán xiù, qīng guì róng kū tuō bì luó.
白云生滅依巖岫,青桂榮枯托薜蘿。
wéi yǒu cǐ shēn cháng shì kè, yòu qū jīng pèi jì yān bō.
惟有此身長是客,又驅旌旆寄煙波。
“惟有此身長是客”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