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作游龍上九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散作游龍上九霄”全詩
蘭鹢對飛漁棹急,彩虹翻影海旗搖。
斗疑斑虎歸三島,散作游龍上九霄。
鼉鼓若雷爭勝負,柳堤花岸萬人招。
作者簡介(李紳)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于烏程(今浙江湖州),長于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新樓詩二十首·東武亭》李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新樓詩二十首·東武亭
綠波春水湖光滿,
湖畔的春水波濤綠綠,湖面上的光芒閃耀。
丹檻連楹碧嶂遙。
紅色的窗欄與楹柱相連,碧嶂山脈在遠處蒼翠欲滴。
蘭鹢對飛漁棹急,
香氣撲鼻的蘭花在空中翩翩起舞,鷺鳥與掠過水面的漁船齊飛。
彩虹翻影海旗搖。
彩虹飛舞著翻騰的光影,海上的旗幟在風中飄蕩。
斗疑斑虎歸三島,
蒼狼般的云霧在山際游弋,好像斑紋的虎回到了遙遠的島上。
散作游龍上九霄。
云霧漸漸散開化作帶著游龍的形狀,直沖上九霄之上。
鼉鼓若雷爭勝負,
皮鼓聲如雷鳴般震耳欲聾,爭奪勝負的樂曲嘹亮。
柳堤花岸萬人招。
垂柳的堤岸邊,花朵爭相綻放,吸引著萬千游人。
詩意和賞析:
該詩以東武亭景色為背景,以描繪豐富的意象以及瑰麗的景物為特色,展示了李紳在自然景色中追求和諧與美的心境。整首詩以春日湖泊景色為中心描繪,表現出綠波春水的美麗,與湖畔的樓閣及遠處的碧嶂山景相映成趣。同時,詩中描繪了鷺鳥與漁船的快速飛行,以及彩虹飛舞的壯麗景象,都展現出了自然界的生機與美麗。
在后半部分,詩人以斗疑斑虎歸三島,散作游龍上九霄的形象,表達了自然界的神奇和壯麗。最后兩句描繪了柳堤花岸的繁花與紛繁的游人,表現出人們對美景的贊美和欣賞。
整首詩通過瑰麗的場景和形象,展現了自然界的壯麗和美麗。詩人用豐富的意象和艷麗的描繪,讓讀者感受到了春日湖泊的寧靜與美麗,同時也詮釋了詩人對自然界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整首詩語言華麗,形象豐富,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深的感動。
“散作游龍上九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n lóu shī èr shí shǒu dōng wǔ tíng
新樓詩二十首·東武亭
lǜ bō chūn shuǐ hú guāng mǎn, dān kǎn lián yíng bì zhàng yáo.
綠波春水湖光滿,丹檻連楹碧嶂遙。
lán yì duì fēi yú zhào jí,
蘭鹢對飛漁棹急,
cǎi hóng fān yǐng hǎi qí yáo.
彩虹翻影海旗搖。
dòu yí bān hǔ guī sān dǎo, sàn zuò yóu lóng shàng jiǔ xiāo.
斗疑斑虎歸三島,散作游龍上九霄。
tuó gǔ ruò léi zhēng shèng fù, liǔ dī huā àn wàn rén zhāo.
鼉鼓若雷爭勝負,柳堤花岸萬人招。
“散作游龍上九霄”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