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院松門悵望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竹院松門悵望同”全詩
幽鳥靜時侵徑月,野煙消處滿林風。
塔分朱雁馀霞外,剎對金螭落照中。
官備散寮身卻累,往來慚謝二蓮宮。
分類:
作者簡介(李紳)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于烏程(今浙江湖州),長于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蘇州不住遙望武丘報恩兩寺》李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蘇州不住遙望武丘報恩兩寺》是唐代詩人李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秋山古寺東西遠,竹院松門悵望同。
幽鳥靜時侵徑月,野煙消處滿林風。
塔分朱雁馀霞外,剎對金螭落照中。
官備散寮身卻累,往來慚謝二蓮宮。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李紳在蘇州遠望武丘報恩兩寺的景象,表達了他在官場中的困擾和內心的感慨。詩中以秋山古寺、竹院松門為背景,通過描寫幽鳥、野煙等自然景物,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苦悶。塔與朱雁、剎與金螭相對應,展示了詩人對于禪宗和佛教的思考和向往。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在官場中的困頓和自責,以及對二蓮宮的致歉。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州的景色為背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秋山古寺、竹院松門等景物給人一種幽靜、清幽的感覺,與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苦悶相呼應。幽鳥靜時侵徑月,野煙消處滿林風,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給人以靜謐和自然的感覺,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憂愁情緒。
詩中的塔、朱雁、剎、金螭等形象,與詩人內心對禪宗和佛教的思考和向往相聯系。塔分朱雁馀霞外,剎對金螭落照中,塔和剎分別象征佛教和禪宗,與自然景物相對應,表達了詩人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在官場中的困擾和自責。官備散寮身卻累,往來慚謝二蓮宮。詩人以自己在官場中的身份和地位,感到自己的行為和表現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對二蓮宮表示歉意和懊悔。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對內心情感的抒發,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精神追求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他在官場中的困擾和自責之情。這首詩詞既有自然景物的美感,又融入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展示了李紳獨特的藝術魅力。
“竹院松門悵望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ū zhōu bú zhù yáo wàng wǔ qiū bào ēn liǎng sì
蘇州不住遙望武丘報恩兩寺
qiū shān gǔ sì dōng xī yuǎn, zhú yuàn sōng mén chàng wàng tóng.
秋山古寺東西遠,竹院松門悵望同。
yōu niǎo jìng shí qīn jìng yuè,
幽鳥靜時侵徑月,
yě yān xiāo chù mǎn lín fēng.
野煙消處滿林風。
tǎ fēn zhū yàn yú xiá wài, shā duì jīn chī luò zhào zhōng.
塔分朱雁馀霞外,剎對金螭落照中。
guān bèi sàn liáo shēn què lèi, wǎng lái cán xiè èr lián gōng.
官備散寮身卻累,往來慚謝二蓮宮。
“竹院松門悵望同”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