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愁化水喧斜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雀愁化水喧斜日”全詩
飄雪荻花鋪漲渚,變霜楓葉卷平田。
雀愁化水喧斜日,鴻怨驚風叫暮天。
因問館娃何所恨,破吳紅臉尚開蓮。
分類:
作者簡介(李紳)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于烏程(今浙江湖州),長于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回望館娃故宮》李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回望館娃故宮》是李紳創作的一首唐詩,描繪了作者對過往美好事物的回憶和懷念之情。
江云斷續草綿連,云隔秋波樹覆煙。
飄雪荻花鋪漲渚,變霜楓葉卷平田。
雀愁化水喧斜日,鴻怨驚風叫暮天。
因問館娃何所恨,破吳紅臉尚開蓮。
譯文:
江上的云斷續不斷,草地和云隔開了秋天的波浪和煙霧。
飄雪掩蓋了蘆葦和桃花,霜凍讓楓葉卷起平坦的田地。
雀鳥的愁思化成水聲喧嘩著斜照的太陽,大雁的怨恨在風聲驚動傍晚的天空。
我問館娃為何心中有什么不滿,她的美麗的臉上露出破碎的紅蓮般的笑容。
這首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表達了作者對過去富有美好回憶的景物的懷念之情。作者通過以江云、草地、雪花等自然景物為背景,以雀鳥、大雁等鳥類為形象,再現了過去的美好時光。詩中的“斷續草綿連”,“秋波樹覆煙”,“飄雪荻花鋪漲渚”,“變霜楓葉卷平田”等形象描寫,展現了作者對過往景物的清晰記憶和對美的追求。
詩的后兩句是作者的詢問和思考。作者問館娃為何心中有怨恨,而館娃的臉上依然散發出美麗的笑容,這象征著美麗與破碎的并存,傳達了作者對過去的懷念和對美好事物的珍視。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和對美麗事物的向往。同時,通過對館娃的描寫,也傳達了美好與破碎的對立和并存。這首詩詞融合了自然景觀、人物描寫和情感表達,展示了唐代詩人李紳獨特的寫作風格和他對美的追求之情。
“雀愁化水喧斜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í wàng guǎn wá gù gōng
回望館娃故宮
jiāng yún duàn xù cǎo mián lián, yún gé qiū bō shù fù yān.
江云斷續草綿連,云隔秋波樹覆煙。
piāo xuě dí huā pù zhǎng zhǔ,
飄雪荻花鋪漲渚,
biàn shuāng fēng yè juǎn píng tián.
變霜楓葉卷平田。
què chóu huà shuǐ xuān xié rì, hóng yuàn jīng fēng jiào mù tiān.
雀愁化水喧斜日,鴻怨驚風叫暮天。
yīn wèn guǎn wá hé suǒ hèn, pò wú hóng liǎn shàng kāi lián.
因問館娃何所恨,破吳紅臉尚開蓮。
“雀愁化水喧斜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