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文機學羽難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織文機學羽難飄”全詩
吹管曲傳花易失,織文機學羽難飄。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
繁艷彩毛無處所,盡成愁嘆別谿橋。
分類: 西湖
作者簡介(李紳)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于烏程(今浙江湖州),長于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重別西湖》李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重別西湖》
浦邊梅葉看凋落,
波上雙禽去寂寥。
吹管曲傳花易失,
織文機學羽難飄。
雪欺春早摧芳萼,
隼勵秋深拂翠翹。
繁艷彩毛無處所,
盡成愁嘆別谿橋。
中文譯文:
在浦邊,梅葉凋落,
在波上,雙禽離去,孤寂而去。
吹管的曲子傳送花朵是易失的,
織文織機學會飛翔羽毛是困難的。
雪花欺負春天的早晨,摧毀了花蕊,
隼鳥激勵著深秋,拂動青翠的枝條。
繁華艷麗的彩毛無處停留,
全都變成了離別西湖的愁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對于離別西湖的思念之情。詩中通過描寫自然景物中的凋落和遷徙,以及人類技藝中的易失和困難,來表達作者真切的離別之痛和無處停留的無奈。作者通過對于凋落、離別的描繪,表達了對離別和歲月流轉的無奈感與悲傷之情。
賞析:
這首詩的意境清新而凄美,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類技藝的描繪,以及與離別和歲月的對比,傳遞出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特別是最后兩句“繁艷彩毛無處所,盡成愁嘆別谿橋”,生動地展現了作者的離別之痛和無處停留的苦悶。整首詩情感豐富,以簡潔凝練的表達方式,烘托出一種淡遠的離愁之情。
“織文機學羽難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òng bié xī hú
重別西湖
pǔ biān méi yè kàn diāo luò, bō shàng shuāng qín qù jì liáo.
浦邊梅葉看凋落,波上雙禽去寂寥。
chuī guǎn qū chuán huā yì shī,
吹管曲傳花易失,
zhī wén jī xué yǔ nán piāo.
織文機學羽難飄。
xuě qī chūn zǎo cuī fāng è, sǔn lì qiū shēn fú cuì qiào.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
fán yàn cǎi máo wú chǔ suǒ, jǐn chéng chóu tàn bié xī qiáo.
繁艷彩毛無處所,盡成愁嘆別谿橋。
“織文機學羽難飄”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