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花時不曾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芳草花時不曾出”全詩
綠窗嬌女字鶯鶯,金雀婭鬟年十七。
黃姑上天阿母在,寂寞霜姿素蓮質。
門掩重關蕭寺中,芳草花時不曾出。
分類:
作者簡介(李紳)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于烏程(今浙江湖州),長于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鶯鶯歌(一作東飛伯勞西飛燕歌,為鶯鶯作)》李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鶯鶯歌(一作東飛伯勞西飛燕歌,為鶯鶯作)
伯勞飛遲燕飛疾,
垂楊綻金花笑日。
綠窗嬌女字鶯鶯,
金雀婭鬟年十七。
黃姑上天阿母在,
寂寞霜姿素蓮質。
門掩重關蕭寺中,
芳草花時不曾出。
中文譯文:
百靈鳥飛得慢,燕子飛得快,
垂柳綻放著金色的花笑迎陽光。
翠綠窗欞里有一個嬌媚的女子,名叫鶯鶯,
她秀發如金雀,花鬟才十七歲。
黃姑婆升仙成為神,阿母在天上獨自寂寞,
她的容顏若霜,皮膚如白蓮一般潔白純凈。
門緊閉,沉重的門閂,蕭寺的內部寂靜空曠,
鶯鶯沒有離開過,即使是芳草盛開,百花爭艷的時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景物烘托描繪出一幅清幽的女子和她的背景。詩人以明亮的筆觸描寫了鶯鶯的嬌美和純潔,用“垂楊綻金花笑日”來形容春光和生機勃勃的氣氛。詩中還透露出鶯鶯的隱居和孤獨,她的母親已經升仙成仙,在人間寂寞無依。最后兩句“門掩重關蕭寺中,芳草花時不曾出”則更加強調了鶯鶯的隱居和遁世。
整首詩以描繪自然景觀的方式,凸顯了鶯鶯的嬌美和隱居的主題。同時,通過對鶯鶯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與孤獨、純潔與世俗的反思,展示了唐代文人對于美麗女子的情感追求和內心的寂寞孤獨之感。整首詩字里行間流露著濃郁的懷舊和憂傷氣息,給人以靜謐和憂思的感受。
“芳草花時不曾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ng yīng gē yī zuò dōng fēi bó láo xī fēi yàn gē, wèi yīng yīng zuò
鶯鶯歌(一作東飛伯勞西飛燕歌,為鶯鶯作)
bó láo fēi chí yàn fēi jí, chuí yáng zhàn jīn huā xiào rì.
伯勞飛遲燕飛疾,垂楊綻金花笑日。
lǜ chuāng jiāo nǚ zì yīng yīng,
綠窗嬌女字鶯鶯,
jīn què yà huán nián shí qī.
金雀婭鬟年十七。
huáng gū shàng tiān ā mǔ zài, jì mò shuāng zī sù lián zhì.
黃姑上天阿母在,寂寞霜姿素蓮質。
mén yǎn zhòng guān xiāo sì zhōng, fāng cǎo huā shí bù céng chū.
門掩重關蕭寺中,芳草花時不曾出。
“芳草花時不曾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