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公不可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公不可遇”全詩
延波接荊夢,通望邇沮漳。
高岸沉碑影,曲溆麗珠光。
云昏翠島沒,水廣素濤揚。
閱川已多嘆,遐睇幾增傷。
臨溪猶駐馬,望峴欲沾裳。
喬木下寒葉,亭林落曉霜。
山公不可遇,誰與訪高陽。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百藥)

李百藥(565--648),字重規,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詩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內史令,預修國史,撰有《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后歸唐,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采納。曾受命修訂五禮、律令。另外,據《安平縣志》載:李百藥及家族墓地遺址在今河北省安平縣程油子鄉寺店村南。
《王師渡漢水經襄陽》李百藥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王師渡漢水經襄陽》以描繪了作者游歷過的一些地名景觀為主題,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贊美以及對逝去歲月的思念之情。
中文譯文:
導漾疏源遠,歸海會流長。
延波接荊夢,通望邇沮漳。
高岸沉碑影,曲溆麗珠光。
云昏翠島沒,水廣素濤揚。
閱川已多嘆,遐睇幾增傷。
臨溪猶駐馬,望峴欲沾裳。
喬木下寒葉,亭林落曉霜。
山公不可遇,誰與訪高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展示了一幅山水畫卷,突出了作者對景觀的深入感受和對歷史的懷舊之情。
首句以“導漾疏源遠,歸海會流長”開篇,描繪了河水的奔流不息,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和流動的生命力。
接下來的幾句以地名為詩句,描繪了從延波到荊門的旅途,流淌并溶入了眾多的地方,展示了河流的變幻多樣,表達了時間的推移和流轉。
接下來的描寫細節更加具體,描述了高岸上隱現的碑文影子、曲溆的麗珠光以及云霧籠罩的翠島和水中起伏的浪花。這些景觀從視覺、聽覺等多個維度展現出來,使讀者得以身臨其境感受到山水的美麗與宏偉。
然后,詩人轉向對歷史的思念和對逝去歲月的感傷。他感嘆自己閱覽了太多美景,卻也因此而增添了離情別緒。描述臨溪時猶忍不住駐足,望著峴山希望能融入那美麗的景色中。喬木下凋落的寒葉、亭林上落下的晨霜,都映照出季節的更迭和時光的流逝。
最后兩句表達了對逝去的歲月和無法遇見令人向往的山公(高僧、隱者)的遺憾。雖然詩人懷著向往的心情,但最后句卻用問句形式來表達,加強了對山公無法相遇和無法尋找到高陽的遺憾之情。
整首詩通過描繪山水之美,表達了作者對美景與歷史的贊嘆與思念,呈現了唐代山水詩的典型特點,也展示了作者細膩的感受和對往事的懷念之情。
“山公不可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áng shī dù hàn shuǐ jīng xiāng yáng
王師渡漢水經襄陽
dǎo yàng shū yuán yuǎn, guī hǎi huì liú zhǎng.
導漾疏源遠,歸海會流長。
yán bō jiē jīng mèng, tōng wàng ěr jǔ zhāng.
延波接荊夢,通望邇沮漳。
gāo àn chén bēi yǐng, qū xù lì zhū guāng.
高岸沉碑影,曲溆麗珠光。
yún hūn cuì dǎo méi, shuǐ guǎng sù tāo yáng.
云昏翠島沒,水廣素濤揚。
yuè chuān yǐ duō tàn, xiá dì jǐ zēng shāng.
閱川已多嘆,遐睇幾增傷。
lín xī yóu zhù mǎ, wàng xiàn yù zhān shang.
臨溪猶駐馬,望峴欲沾裳。
qiáo mù xià hán yè, tíng lín luò xiǎo shuāng.
喬木下寒葉,亭林落曉霜。
shān gōng bù kě yù, shuí yǔ fǎng gāo yáng.
山公不可遇,誰與訪高陽。
“山公不可遇”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