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身何營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致身何營營”全詩
雪山本師在,心地如鏡清。
往與本師別,人間買浮名。
朝光畏不久,內火燒人情。
迷路喜未遠,宿留化人城。
前心宛如此,了了隨靜生。
維持薝卜花,卻與前心行。
分類:
《宿悟空寺贈僧》鮑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悟空寺贈僧》是唐代詩人鮑溶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勞者謠燭蛾,致身何營營。
雪山本師在,心地如鏡清。
往與本師別,人間買浮名。
朝光畏不久,內火燒人情。
迷路喜未遠,宿留化人城。
前心宛如此,了了隨靜生。
維持薝卜花,卻與前心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宿悟空寺贈送僧人為題材,表達了詩人對僧人生活態度的思考和寄托。
詩的開篇,“勞者謠燭蛾,致身何營營”,通過形象的描述,表達了僧人雖然過著清貧而辛勤的生活,但他們的心志卻是堅定而專注的。他們默默地照亮了自己的生命,不計較世俗的得失。
接下來的兩句,“雪山本師在,心地如鏡清”,描繪了僧人心中的本師即佛陀,他們心地純凈如鏡,沒有雜念和煩惱,像雪山一樣高遠而澄明。
然而,接下來的幾句表達了詩人對于離別和世俗誘惑的憂慮。“往與本師別,人間買浮名”,詩人意識到與佛陀的分別只是暫時的,但人們在塵世中追逐虛名和功利,遠離了心中的初衷。
繼而,“朝光畏不久,內火燒人情”,詩人用朝陽的光芒來象征人生的短暫,而內心的欲望和情感卻像火焰一樣燃燒,使人迷失自我。
然而,“迷路喜未遠,宿留化人城”,詩人認為迷失自我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因為喜悅和解脫的境界并不遙遠,通過停留在這個俗世中,也可以找到心靈的凈土。
最后兩句,“前心宛如此,了了隨靜生。維持薝卜花,卻與前心行”,表達了詩人對僧人修行的敬佩和觸動。僧人們始終保持著最初的初心,如同薝卜花一樣,不受外界的干擾,專注于自己的修行之路。
整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僧人生活態度的認同和思考,同時也對世俗紛擾和迷失自我的人提出了反思。通過對僧人修行的描繪,詩人呼吁人們要保持心靈的寧靜和純凈,追求內心的自由和解脫。
“致身何營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wù kōng sì zèng sēng
宿悟空寺贈僧
láo zhě yáo zhú é, zhì shēn hé yíng yíng.
勞者謠燭蛾,致身何營營。
xuě shān běn shī zài, xīn dì rú jìng qīng.
雪山本師在,心地如鏡清。
wǎng yǔ běn shī bié, rén jiān mǎi fú míng.
往與本師別,人間買浮名。
cháo guāng wèi bù jiǔ, nèi huǒ shāo rén qíng.
朝光畏不久,內火燒人情。
mí lù xǐ wèi yuǎn, sù liú huà rén chéng.
迷路喜未遠,宿留化人城。
qián xīn wǎn rú cǐ, liǎo liǎo suí jìng shēng.
前心宛如此,了了隨靜生。
wéi chí zhān bo huā, què yǔ qián xīn xíng.
維持薝卜花,卻與前心行。
“致身何營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