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誰悟先天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眼前誰悟先天理”全詩
眼前誰悟先天理,去后還知今日非。
樹擁秣陵千嶂合,云開蕭寺一僧歸。
漢廷累下征賢詔,未許嚴陵老釣磯。
分類:
作者簡介(殷堯藩)
殷堯藩(780—855),浙江嘉興人。唐朝詩人。唐元和九年(814)進士,歷任永樂縣令、福州從事,曾隨李翱作過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績。他和沈亞之、姚合、雍陶、許渾、馬戴是詩友,跟白居易、李紳、劉禹錫等也有往來。曾拜訪韋應物,兩人投契莫逆。他足跡很廣,遍歷晉、陜、閩、浙、蘇、贛、兩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說:“一日不見山水,便覺胸次塵土堆積,急須以酒澆之。”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寄許渾秀才》殷堯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許渾秀才》是唐代殷堯藩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萬木驚秋葉漸稀,
靜探造化見玄機。
眼前誰悟先天理,
去后還知今日非。
樹擁秣陵千嶂合,
云開蕭寺一僧歸。
漢廷累下征賢詔,
未許嚴陵老釣磯。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詩中以秋天的景象為背景,描繪了大自然的變化和萬物的衰敗。作者通過靜觀自然的方式,領悟到天地的奧秘和人生的真諦。他認為當下有幾人能夠領悟到先天的道理,而等到人們離去之后,才會認識到今天所看到的并非真實的樣貌。
賞析:
這首詩詞以秋天的景象為寫景背景,通過萬木凋零、秋葉漸稀的描繪,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萬物衰敗的主題。作者通過觀察自然,尋找人生的真諦和宇宙的奧秘。他認為眼前的人們很少有人能夠理解先天的道理,只有在離開世界之后,才會認識到當下所看到的并非真實的本質。
詩中提到的秣陵、千嶂、蕭寺和嚴陵都是地名,用以描繪自然景觀和人文背景。樹擁秣陵千嶂合,形象地描繪了山林蔥蘢的景象,顯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生機。云開蕭寺一僧歸,描繪了云霧散去,寺廟中的僧人歸來的景象,展示了寧靜和宗教氛圍。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命運的思考。漢廷累下征賢詔,指的是歷代朝廷對于選拔賢能之人的征召。未許嚴陵老釣磯,暗示作者渴望在嚴陵老釣磯(一處釣魚的地方)安享晚年,但尚未獲得朝廷的允許。
整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色的描寫,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命運的感慨。作者通過觀察自然,尋找人生的真諦,同時也對自身的命運有所反思。該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展現了唐代詩人的才華和思想深度。
“眼前誰悟先天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xǔ hún xiù cái
寄許渾秀才
wàn mù jīng qiū yè jiàn xī, jìng tàn zào huà jiàn xuán jī.
萬木驚秋葉漸稀,靜探造化見玄機。
yǎn qián shuí wù xiān tiān lǐ,
眼前誰悟先天理,
qù hòu hái zhī jīn rì fēi.
去后還知今日非。
shù yōng mò líng qiān zhàng hé, yún kāi xiāo sì yī sēng guī.
樹擁秣陵千嶂合,云開蕭寺一僧歸。
hàn tíng lèi xià zhēng xián zhào, wèi xǔ yán líng lǎo diào jī.
漢廷累下征賢詔,未許嚴陵老釣磯。
“眼前誰悟先天理”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