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態似翔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帆態似翔云”全詩
暖色先驪岫,寒聲別雁群。
川光如戲劍,帆態似翔云。
為報東園蝶,南枝日已曛。
分類:
作者簡介(沈亞之)
沈亞之(781—832),字下賢,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工詩善文,唐代文學家。沈亞之初至長安,曾投韓愈門下,與李賀結交,與杜牧、張祜、徐凝等友善。舉不第,賀為歌以送歸。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第進士。涇原李匯辟掌書記,后入朝為秘書省正字。大和初,柏耆為德州行營諸軍計會使,召授判官。耆貶官,亞之亦貶南康尉。后于郢州掾任內去世。沈亞之兼長詩、文、傳奇,曾游韓愈門下,以文才為時人所重,李賀贈詩稱為“吳興才人”
《宿后自華陽行次昭應寄王直方》沈亞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后自華陽行次昭應寄王直方》是唐代詩人沈亞之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幾天之后回來,一切已春意盎然。
溫暖的色彩覆蓋著驪山,寒冷的聲音告別了雁群。
江水猶如戲劍,帆船仿佛翱翔云端。
為了告訴東園的蝴蝶,太陽已西下南枝。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從華陽行至昭應的旅程中的所見所感。詩人回來后發現幾天不見,大自然已經進入了春天,萬物恢復生機,景色宜人。詩人使用了對比的手法,用溫暖的色彩和寒冷的聲音來形容不同的景象,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和聽覺感受。詩人還通過描繪江水和帆船的動態來表現自然的靈動和變化。最后,詩人將自然的變化與東園的蝴蝶聯系起來,暗示太陽已經西下,黃昏降臨。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展示了沈亞之扎實的寫作功底。通過對春天的形容和場景的描繪,詩人生動地呈現了自然界的變化和美妙。詩人運用對比和象征手法,使詩詞更具藝術感和意境。整首詩情景交融,意境豐富,給人以愉悅和想象的空間。同時,詩人還以詩人獨特的感悟力和細膩的觀察力,將外在景物與內心感受相結合,展現了對自然的熱愛和感悟。這首詩展示了沈亞之細膩的感受性和精湛的詩詞寫作技巧,是一首值得欣賞的唐詩作品。
“帆態似翔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hòu zì huá yáng xíng cì zhāo yīng jì wáng zhí fāng
宿后自華陽行次昭應寄王直方
zhòng guī néng jǐ rì, wù yì zǎo rú chūn.
重歸能幾日,物意早如春。
nuǎn sè xiān lí xiù, hán shēng bié yàn qún.
暖色先驪岫,寒聲別雁群。
chuān guāng rú xì jiàn, fān tài shì xiáng yún.
川光如戲劍,帆態似翔云。
wèi bào dōng yuán dié, nán zhī rì yǐ xūn.
為報東園蝶,南枝日已曛。
“帆態似翔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