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步虛南峰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人步虛南峰頂”全詩
仙詞偶逐東風來,誤飄數聲落塵境。
作者簡介(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進士,唐睦州分水縣桐峴鄉(賢德鄉)人,字希圣,號東齋,入道后稱棲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區第一位狀元(杭州孔子文化紀念館語),他集詩人、道學家、臺灣第一個民間開拓者于一身的歷史人物。
《聞山中步虛聲》施肩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山中步虛聲》是唐代詩人施肩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何人步虛南峰頂,
鶴唳九天霜月冷。
仙詞偶逐東風來,
誤飄數聲落塵境。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人登上南峰頂聽到虛幻的聲音的情景。詩人通過描述鶴鳴、寒霜和月亮,營造出一種幽靜、凄涼的氛圍。仙詞隨著東風飄來,但卻在塵世中迷失,只能聽到幾聲斷續的音響。
賞析:
這首詩詞以山中虛幻聲音為主題,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仙境之音,表達了對超越塵世現實的渴望和追求。以下是對每個句子的具體分析:
首句“何人步虛南峰頂”,表達了詩人對聽到虛幻聲音的好奇和困惑。虛幻的聲音從南峰頂傳來,引起了詩人的注意。
第二句“鶴唳九天霜月冷”,通過描繪鶴的鳴叫聲、寒霜和冷月,營造了一種凄涼的氣氛。這一句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在描述自然景物,使聽到虛幻聲音的場景更具真實感。
第三句“仙詞偶逐東風來”,表達了仙境之音隨著東風的吹拂而來,似乎來自遙遠的地方。這一句通過使用“仙詞”這個詞匯,增添了神秘和超凡的色彩。
最后一句“誤飄數聲落塵境”,表達了仙境之音在塵世中逐漸消散的遺憾。詩人感到遺憾的是,雖然他能夠聽到仙境之音,但卻無法完全領略和理解,這些聲音只能斷斷續續地傳到他的耳中。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中虛幻聲音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超脫塵世的向往和對仙境之音的追求。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聲音的抒發,詩人營造出一種幽靜、凄涼的氛圍,使讀者感受到一種超越塵世的美感和思考人生的意味。
“何人步虛南峰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shān zhōng bù xū shēng
聞山中步虛聲
hé rén bù xū nán fēng dǐng, hè lì jiǔ tiān shuāng yuè lěng.
何人步虛南峰頂,鶴唳九天霜月冷。
xiān cí ǒu zhú dōng fēng lái, wù piāo shù shēng luò chén jìng.
仙詞偶逐東風來,誤飄數聲落塵境。
“何人步虛南峰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