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多往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日日多往來”全詩
日日多往來,藜杖與桑屐。
路邊何所有,磊磊青淥石。
分類:
作者簡介(姚合)

姚合,陜州硤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詩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進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稱為姚武功。調富平、萬年尉。寶歷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歷監察御史,戶部員外郎。出任荊、杭二州刺史。后為給事中,陜、虢觀察使。與馬戴、費冠卿、殷堯藩、張籍游,李頻師事之。詩與賈島齊名,號稱“姚、賈”。仕終秘書監。合著有詩集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及選王維、祖詠等十八人詩,為極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詩聯,敘其措意,各有體要,撰詩例一卷,(均《唐才子傳》)并傳于世。
《杏溪十首·溪路》姚合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杏溪十首·溪路》的中文譯文:
這條路多么自由自在,永遠沒有官員留下的痕跡。
每天來往頻繁,手中拄著藜杖,腳上穿著草鞋。
路邊有著什么呢?一排排粗糙的青石。
《杏溪十首·溪路》是唐代詩人姚合的作品。這首詩以寫景的方式,描繪了一條溪邊的小路。詩中表達了自由、與世無爭的主題。
詩人以“此路何瀟灑,永無公卿跡”開篇,表達了這條路沒有被權貴留下痕跡的自由之態。接著詩人以“日日多往來,藜杖與桑屐”形容自己頻繁地在這條路上行走,展示了他自由閑適的生活。這里的“藜杖與桑屐”可以理解為古人行走的裝備,也暗示了詩人生活簡樸、與世無爭的態度。
詩中提到的“路邊何所有,磊磊青淥石”描繪了小路兩旁的青石,用粗糙的石頭襯托出清新的境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明快,筆調自然流暢,體現了唐代詩歌的特點。
通過《杏溪十首·溪路》這首詩,讀者可以感受到唐代詩人對自由、閑適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詩中溪路的描繪恰如其分地展示了一種與世無爭、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讓人產生一種怡然自得、返璞歸真的感覺。
“日日多往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ng xī shí shǒu xī lù
杏溪十首·溪路
cǐ lù hé xiāo sǎ, yǒng wú gōng qīng jī.
此路何瀟灑,永無公卿跡。
rì rì duō wǎng lái, lí zhàng yǔ sāng jī.
日日多往來,藜杖與桑屐。
lù biān hé suǒ yǒu, lěi lěi qīng lù shí.
路邊何所有,磊磊青淥石。
“日日多往來”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