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城春色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鳳城春色晚”全詩
舊火收槐燧,馀寒入桂宮。
鶯啼正隱葉,雞斗始開籠。
藹藹瑤山滿,仙歌始樂風。
分類:
作者簡介(韋承慶)
韋承慶(639—705)字延休,唐代河內郡陽武縣(今河南原陽)人。性謹畏,事繼母篤孝。第進士。累遷鳳閣舍人,在朝屢進讜言。轉天官侍郎,凡三掌選,銓授平允。長安中,(公元703年左右)拜鳳閣侍郎,同平章事。張易之誅,承慶以素附離,流嶺表。歲余,以秘書員外少監召,兼修國史,封扶陽縣子。遷黃門郎,未拜卒,謚曰溫。承慶著有文集六十卷,《兩唐書志》傳于世。
《寒食應制》韋承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寒食應制》是唐代詩人韋承慶所寫的一首詩。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鳳城春色晚,龍禁早暉通。
舊火收槐燧,余寒入桂宮。
鶯啼正隱葉,雞斗始開籠。
藹藹瑤山滿,仙歌始樂風。
詩意:
這首詩是韋承慶描繪寒食節時景色的詩篇。寒食節是唐代的一種傳統節日,它在清明節前的三天,寒食當日祭祀祖先并禁火不點,在這一天,人們忌火,如若點火,罪名重大。詩人通過大自然的景色展示了這個節日的氛圍。
賞析:
詩的第一句“鳳城春色晚,龍禁早暉通”,描繪了到了晚上的鳳城,春天的色彩變得更加濃烈。通過描述鳳城的景色,傳達了春季的盛景和生機的蓬勃。
接著,詩句“舊火收槐燧,余寒入桂宮”,表達了節日禁火的氛圍。舊火指人們平時生活中的火爐,被熄滅,以示這一天禁火的規定。余寒指殘留的寒冷,進入到了桂宮中。這里的桂宮指皇宮,暗示皇帝也遵從節日的規定。
然后,詩中描述了一些春天的景色和動物的行為:“鶯啼正隱葉,雞斗始開籠”,韋承慶通過生動的詞語描繪了春天中一些特有的聲音和典型的景象,展示了季節交替的變化。
最后一句“藹藹瑤山滿,仙歌始樂風”則表達了節日的喜慶和祥和。瑤山指仙人居住的地方,這里的景色宜人,仙樂此起彼伏,風景美麗,節日的氣氛更加濃厚。
總體來說,詩人通過豐富的描寫手法描繪了寒食節時的自然景色和氛圍,表達出了春天的喜悅和節日的祥和慶祝。
“鳳城春色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shí yìng zhì
寒食應制
fèng chéng chūn sè wǎn, lóng jìn zǎo huī tōng.
鳳城春色晚,龍禁早暉通。
jiù huǒ shōu huái suì, yú hán rù guì gōng.
舊火收槐燧,馀寒入桂宮。
yīng tí zhèng yǐn yè, jī dòu shǐ kāi lóng.
鶯啼正隱葉,雞斗始開籠。
ǎi ǎi yáo shān mǎn, xiān gē shǐ lè fēng.
藹藹瑤山滿,仙歌始樂風。
“鳳城春色晚”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