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遣四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歌遣四愁”全詩
山遠疑無樹,潮平似不流。
岸花開且落,江鳥沒還浮。
羈望傷千里,長歌遣四愁。
分類:
作者簡介(韋承慶)
韋承慶(639—705)字延休,唐代河內郡陽武縣(今河南原陽)人。性謹畏,事繼母篤孝。第進士。累遷鳳閣舍人,在朝屢進讜言。轉天官侍郎,凡三掌選,銓授平允。長安中,(公元703年左右)拜鳳閣侍郎,同平章事。張易之誅,承慶以素附離,流嶺表。歲余,以秘書員外少監召,兼修國史,封扶陽縣子。遷黃門郎,未拜卒,謚曰溫。承慶著有文集六十卷,《兩唐書志》傳于世。
《凌朝浮江旅思(一作馬周詩)》韋承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凌朝浮江旅思
天晴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山遠疑無樹,潮平似不流。
岸花開且落,江鳥沒還浮。
羈望傷千里,長歌遣四愁。
中文譯文:
早晨陽光明媚,春水送行舟。
遠山若無樹影,水潮如靜止。
岸邊花開又落,江中的鳥兒消失又浮現。
遠離故土的思念傷痛遍布,唱著長歌驅散內心的憂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韋承慶寫的,詩人通過描繪凌晨時刻在江上漂流的感受,表達了自己流浪他鄉的思念之情。
詩的前兩句“天晴上初日,春水送孤舟”,揭示了詩人離開家鄉的情景,陽光明媚,春水緩緩地送著他的船只,顯露出一種無邊無際的漂泊孤獨之感。
接著詩人寫到“山遠疑無樹,潮平似不流”,表現了無盡的山水和平靜的潮水的景象。遠山似乎沒有起伏,使人感覺像沒有樹木一樣。潮水平靜地停滯著,增添了無限的孤獨感。
詩的下半部分通過描繪岸邊花朵的開放和凋謝,江中鳥兒的消失和浮現,暗示了詩人心中遠離家鄉的傷感。他的思念之情如同曇花一般盛開又凋謝,江中的鳥兒消失然后再次出現。這種在陌生環境中的漂泊使詩人感到痛苦,內心充滿了憂愁。
最后兩句“羈望傷千里,長歌遣四愁”,表達了詩人無法抑制的思鄉之情。羈絆使人心傷,漫長的旅途產生了種種憂愁。詩人通過長歌來排遣內心的痛苦,希望以此減輕思念之苦。
整首詩雖然短小,但通過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將自己的孤獨和思鄉之情融入其中,表達出遠離家鄉的痛苦與無奈。同時,通過對長歌的描寫,傳達了一種減輕痛苦的希望。這首詩展示了唐代流亡詩人們內心的痛苦和無奈,以及對故土的無盡思念。
“長歌遣四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g cháo fú jiāng lǚ sī yī zuò mǎ zhōu shī
凌朝浮江旅思(一作馬周詩)
tiān qíng shàng chū rì, chūn shuǐ sòng gū zhōu.
天晴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shān yuǎn yí wú shù, cháo píng shì bù liú.
山遠疑無樹,潮平似不流。
àn huā kāi qiě luò, jiāng niǎo méi hái fú.
岸花開且落,江鳥沒還浮。
jī wàng shāng qiān lǐ, cháng gē qiǎn sì chóu.
羈望傷千里,長歌遣四愁。
“長歌遣四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