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畏盛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匈奴畏盛名”全詩
廟謀能允迪,韜略又縱橫。
吉日四黃馬,宣王六月兵。
擬清雞鹿塞,先指朔方城。
列將懷威撫,匈奴畏盛名。
去當推轂送,來佇出郊迎。
絕漠蓬將斷,華筵槿正榮。
壯心看舞劍,別緒應懸旌。
睿錫承優旨,乾文復寵行。
暫勞期永逸,赫矣振天聲。
分類:
作者簡介(崔日用)
崔日用,唐朝大臣,詩人。進士出身,為芮城尉。先是攀附武三思,后附唐玄宗。在誅除太平公主前,玄宗跟崔日用討論,日用說:“太平公主謀逆有期,陛下往在宮府(太子),欲有討捕,猶是子道臣道,須用謀用力。今既光臨大寶,但須下一制,誰敢不從?”并建議“先定北軍”,七月初四,玄宗完全按照崔日用的計劃行事。遂誅太平公主。史稱崔日用“每朝廷有事,轉禍為福,以取富貴”。封齊國公。
《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崔日用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皇帝指定的詩,送別張說出使邊防,
風勢推動房屋倒了,周朝的官員來到這里尋找夏侯嬰。
官廟中的謀士能夠明智地引導國家的方向,帥才又能夠自如地掌控軍事戰略。
吉日里四匹黃馬奔馳,宣王選擇了六月出兵。
準備清理雞野和鹿馬的棧道,先要指導朔方的城池建設。
排列著將士懷著威嚴和慰撫心情,匈奴對他們的威名感到畏懼。
他們離開時推舞車送行,回來時郊外留步迎接。
邊境地區荒蕪得連蒲葦都凋零,華筵上的牽牛花卻開得正艷。
壯志使人觀看舞劍的表演,離別的情緒使人應當懸掛旌旗。
明智的賜予他們崇高的恩典,神圣的文風再次青睞他們。
暫時繁忙是為了永恒地安逸,他們的聲音振奮著周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崔日用寫的一首送別詩。詩人以受圣旨奉命送別張說巡邊為題材,展示了唐朝帝國的威嚴和邊防的重要性。詩中描述了廟謀能允迪、韜略縱橫的官員和列將的英勇威武,以及匈奴對唐朝威名的畏懼。詩人通過形象生動的描寫,凸顯了君主權威和壯志凌云的士兵形象。
整首詩行井井有條,用詞精確而富有力量感,整齊的押韻和平仄的格律使詩句更加整齊劃一,讀來流暢自然。詩人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和形象化的描寫,使詩歌形象飽滿,意境深遠。通過描繪官員和將士的英勇威武,以及帝國的威嚴和邊防的重要性,詩人表達了對國家安危的關切和對邊防官兵的贊揚和祝福。
整首詩以鞠躬盡瘁、赴湯蹈火的忠誠精神來贊美出使邊防的張說以及其他為國家邊疆守衛的官兵們。通過描寫和贊美這些英勇無畏的將士,詩人展示了唐朝國力強盛、民族精神奮發的形象。同時也表達了對他們的期望和祝福,希望他們能夠平安歸來,為國家的繁榮而繼續努力奮斗。
“匈奴畏盛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shèng zhì sòng zhāng shuō xún biān
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xuān xiāng tuī fēng hòu, zhōu guān zhòng xià qīng.
軒相推風后,周官重夏卿。
miào móu néng yǔn dí, tāo lüè yòu zòng héng.
廟謀能允迪,韜略又縱橫。
jí rì sì huáng mǎ, xuān wáng liù yuè bīng.
吉日四黃馬,宣王六月兵。
nǐ qīng jī lù sāi, xiān zhǐ shuò fāng chéng.
擬清雞鹿塞,先指朔方城。
liè jiāng huái wēi fǔ, xiōng nú wèi shèng míng.
列將懷威撫,匈奴畏盛名。
qù dāng tuī gǔ sòng, lái zhù chū jiāo yíng.
去當推轂送,來佇出郊迎。
jué mò péng jiāng duàn, huá yán jǐn zhèng róng.
絕漠蓬將斷,華筵槿正榮。
zhuàng xīn kàn wǔ jiàn, bié xù yīng xuán jīng.
壯心看舞劍,別緒應懸旌。
ruì xī chéng yōu zhǐ, gān wén fù chǒng xíng.
睿錫承優旨,乾文復寵行。
zàn láo qī yǒng yì, hè yǐ zhèn tiān shēng.
暫勞期永逸,赫矣振天聲。
“匈奴畏盛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