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僧靜灌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看僧靜灌瓶”全詩
雖無山可望,多有鶴堪聽。
引客閑垂釣,看僧靜灌瓶。
帶潮秋見月,隔竹曉聞經。
水氣侵衣冷,蘋風入座馨。
路逢沙獺上,船值海人停。
砧杵鳴孤戍,烏鳶下遠汀。
連波芳草闊,極目暮天青。
創置嗟心匠,幽棲得地形。
常來勸農事,賴此近郊坰.
分類:
《題永福寺臨淮亭(亭即司馬復明府所置)》顧非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永福寺臨淮亭(亭即司馬復明府所置)》是唐代顧非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淮上前朝寺,因公始建亭。
雖無山可望,多有鶴堪聽。
引客閑垂釣,看僧靜灌瓶。
帶潮秋見月,隔竹曉聞經。
水氣侵衣冷,蓬風入座馨。
路逢沙獺上,船值海人停。
砧杵鳴孤戍,烏鳶下遠汀。
連波芳草闊,極目暮天青。
創置嗟心匠,幽棲得地形。
常來勸農事,賴此近郊坰。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座位于淮河上的寺廟中的亭子。盡管亭子周圍沒有山峰可供遠望,但卻有很多白鶴在附近停駐,可以欣賞。亭子吸引了游客前來垂釣,觀賞僧人安靜地進行水灌法事。在秋天,亭子隨著潮水的漲落而見證著明亮的月光,清晨透過竹林傳來晨鐘。水汽滲透衣衫,微風吹拂帶來芬芳。在路上遇到采沙的人和停泊的船只,聽到砧杵聲響的孤寂邊塞和烏鴉在遠處的灘涂上飛翔。廣闊的芳草連綿,遠眺夕陽下的天空呈現出深藍色。詩人感慨自己的創作和建造之志,找到了這樣一處幽靜的棲身之所。他經常來到這里,鼓勵農民的勞作,享受這座靠近鄉野的郊坰。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永福寺臨淮亭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的融合。詩人以淡雅的筆觸描述了亭子周圍的景物和活動,通過寥寥數語傳遞出一種寧靜、恬淡的意境。詩中出現的白鶴、僧人、漁人等形象都與自然和寧靜相聯系,給人以寧靜和悠然的感受。詩人通過對細節的描寫,使讀者仿佛置身于亭子之中,感受其中的寧靜和祥和。
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亭子周圍景物的描述,表現了亭子的獨特魅力。雖然亭子沒有山峰可望,但卻有大量的白鶴來此棲息,形成了一種別樣的景觀。詩人還通過對孤戍、烏鴉等形象的描繪,給亭子周圍的環境增添了一絲蒼涼之感。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以及對幽靜隱逸生活的向往。
此外此外,詩中還表達了詩人對創造和建造的嗟嘆,以及對這片幽靜之地的珍視和喜愛。詩的最后兩句表明詩人常常來到這里,與農民共同勞作,尋求靈感和啟迪。這種對農事勞作和自然環境的關注,體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社會和諧的思考。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寺廟和鄉野生活為主題,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寧靜、祥和的環境。詩人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將讀者帶入詩中所描繪的場景,讓人感受到一種寧靜、恬淡的意境。這首詩以其優美的語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唐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和對自然生活的向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看僧靜灌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yǒng fú sì lín huái tíng tíng jí sī mǎ fù míng fǔ suǒ zhì
題永福寺臨淮亭(亭即司馬復明府所置)
huái shàng qián cháo sì, yīn gōng shǐ jiàn tíng.
淮上前朝寺,因公始建亭。
suī wú shān kě wàng, duō yǒu hè kān tīng.
雖無山可望,多有鶴堪聽。
yǐn kè xián chuí diào, kàn sēng jìng guàn píng.
引客閑垂釣,看僧靜灌瓶。
dài cháo qiū jiàn yuè, gé zhú xiǎo wén jīng.
帶潮秋見月,隔竹曉聞經。
shuǐ qì qīn yī lěng, píng fēng rù zuò xīn.
水氣侵衣冷,蘋風入座馨。
lù féng shā tǎ shàng, chuán zhí hǎi rén tíng.
路逢沙獺上,船值海人停。
zhēn chǔ míng gū shù, wū yuān xià yuǎn tīng.
砧杵鳴孤戍,烏鳶下遠汀。
lián bō fāng cǎo kuò, jí mù mù tiān qīng.
連波芳草闊,極目暮天青。
chuàng zhì jiē xīn jiàng, yōu qī de dì xíng.
創置嗟心匠,幽棲得地形。
cháng lái quàn nóng shì, lài cǐ jìn jiāo jiōng.
常來勸農事,賴此近郊坰.
“看僧靜灌瓶”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