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茲故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楚國茲故都”全詩
駕言遣憂思,乘興求相似。
楚國茲故都,蘭臺有馀址。
傳聞襄王世,仍立巫山祀。
方此全盛時,豈無嬋娟子。
色荒神女至,魂蕩宮觀啟。
蔓草今如積,朝云為誰起。
分類: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登古陽云臺》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古陽云臺》
庭樹日衰颯,
風霜未云已。
駕言遣憂思,
乘興求相似。
楚國茲故都,
蘭臺有馀址。
傳聞襄王世,
仍立巫山祀。
方此全盛時,
豈無嬋娟子。
色荒神女至,
魂蕩宮觀啟。
蔓草今如積,
朝云為誰起。
中文譯文:
院子里的樹日漸衰敗,
風霜未能覆蓋它們。
我駕馭言辭,驅趕憂愁思緒,
乘興致,尋找相類之物。
在這楚國的古都,
蘭臺的遺址依然保存。
傳聞襄王時代依然存在,
仍然有人在巫山祭祀。
此時正是盛夏時節,
怎可能沒有美麗的女子。
色彩凋零的神女來臨,
魂魄蕩漾,宮觀門戶開啟。
草木如盤踞一般蔓延,
晨云為誰而升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徜徉在古老的楚國都城,登上古陽云臺,感受歷史的風霜和廢墟留存下的景象。詩中以衰敗的庭樹、逐漸逼近的風霜為景,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文化的衰落。然而,詩人駕馭言辭,通過賞識美景和回想歷史,消遣憂愁的思緒,體驗到一種愉悅的情緒。
其中提到了楚國的古都,蘭臺的殘址,傳聞中的襄王與巫山祭祀的場景,都展現了詩人對于歷史文化的關注和懷念。詩人在想象和聯想中感受到了全盛時期的巔峰和美麗,把巫山祭祀與魅力非凡的女子聯系起來。
最后兩句“草木如盤踞一般蔓延,晨云為誰而升起”給人以深入思考。草木蔓延的景象暗示了時光的流轉,歷史的沉淀。而晨云的升起則暗示了新的一天的開始,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對于詩人所述場景的種種疑問。這些細膩的描寫和意象使得詩詞更具深意,觸動了讀者的想象和思考。
“楚國茲故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gǔ yáng yún tái
登古陽云臺
tíng shù rì shuāi sà, fēng shuāng wèi yún yǐ.
庭樹日衰颯,風霜未云已。
jià yán qiǎn yōu sī, chéng xìng qiú xiāng sì.
駕言遣憂思,乘興求相似。
chǔ guó zī gù dū, lán tái yǒu yú zhǐ.
楚國茲故都,蘭臺有馀址。
chuán wén xiāng wáng shì, réng lì wū shān sì.
傳聞襄王世,仍立巫山祀。
fāng cǐ quán shèng shí, qǐ wú chán juān zi.
方此全盛時,豈無嬋娟子。
sè huāng shén nǚ zhì, hún dàng gōng guàn qǐ.
色荒神女至,魂蕩宮觀啟。
màn cǎo jīn rú jī, zhāo yún wèi shuí qǐ.
蔓草今如積,朝云為誰起。
“楚國茲故都”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