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石頭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行行石頭岸”全詩
舊國日邊遠,故人江上稀。
水聲寒不盡,山色暮相依。
惆悵未成語,數行鴉又飛。
分類:
作者簡介(張祜)

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旅次石頭岸》張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旅次石頭岸》是唐代詩人張祜所作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行行石頭岸,
身事兩相違。
舊國日邊遠,
故人江上稀。
水聲寒不盡,
山色暮相依。
惆悵未成語,
數行鴉又飛。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旅途中的景色和內心感受。詩人行走在石頭崎嶇的岸邊,感覺自己的身世與行程并不符合。他的故鄉離他越來越遠,故人在江上也越來越少見。水的聲音冷寒而不盡,山色在傍晚時相互依偎。詩人感到內心的憂愁和無奈,但他的感慨和思緒還沒有形成具體的言語,只是幾只烏鴉飛過。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孤獨和思鄉之情。通過描繪行走在石頭岸上的景色,詩人表達了自己與周圍環境的不協調感。詩中的"身事兩相違"表明詩人的行程與他內心的愿望或期待不符,使他感到困惑和失落。
詩人的舊國已經遠離他,而故人也越來越稀少,這進一步強調了他的孤獨和離鄉之苦。水聲的寒冷和山色的依偎則增添了詩情的凄涼和寂寞感。
最后兩句"惆悵未成語,數行鴉又飛"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思緒和無法言說的悲傷。詩人感到無法找到合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心情,只能默默地看著幾只烏鴉飛過,使得整首詩更顯得憂郁和凄涼。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細膩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孤獨和思鄉之情,描繪了他對故鄉和親人的深深思念,以及無法言說的哀傷。這種情感的表達和細膩的描寫使得這首詩成為唐代詩歌中的經典之作。
“行行石頭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ǚ cì shí tou àn
旅次石頭岸
xíng xíng shí tou àn, shēn shì liǎng xiāng wéi.
行行石頭岸,身事兩相違。
jiù guó rì biān yuǎn, gù rén jiāng shàng xī.
舊國日邊遠,故人江上稀。
shuǐ shēng hán bù jìn, shān sè mù xiāng yī.
水聲寒不盡,山色暮相依。
chóu chàng wèi chéng yǔ, shù xíng yā yòu fēi.
惆悵未成語,數行鴉又飛。
“行行石頭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