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暮鐘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云水暮鐘和”全詩
泉聲到池盡,山色上樓多。
小洞生斜竹,重階夾細莎。
殷勤望城市,云水暮鐘和。
分類: 贈別
作者簡介(張祜)

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題惠山寺(一作常州無錫縣惠山寺)》張祜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惠山寺(一作常州無錫縣惠山寺)》是唐代詩人張祜所作,這首詩描繪了惠山寺的景色和氛圍。
中文譯文:
舊宅人何在,空門客自過。
泉聲到池盡,山色上樓多。
小洞生斜竹,重階夾細莎。
殷勤望城市,云水暮鐘和。
詩意:
這首詩以古建筑和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寺廟的向往和對寧靜與美好生活的追求。詩人感慨舊日的主人已不在,而僧侶們仍在寺廟中念經修行。泉水潺潺,流到了池塘里,整個山巒就像是梯田一樣層層疊疊。這里有許多小小的溪洞生長著斜竹,重重的臺階上都夾雜著細莎草。詩人靜靜地望著遠處的城市,感受著云霧和黃昏的鐘聲,與自然融為一體。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塑造了一個安逸而寧靜的環境。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展現出了山水的美麗以及殷勤向往的城市景象。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主線,表現出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向往,同時也通過描寫寺廟的安靜與祥和,表達了對寧靜生活的向往。詩中的畫面感很強,讀者可以想象出山水清幽,佛寺的寧靜和云水暮色。通過詩人對景物的描繪,讀者可以感受到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氛圍,也引發著對人生和自然的思考。整首詩情感真實,意境深遠,體現了唐代詩歌的特點。
“云水暮鐘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huì shān sì yī zuò cháng zhōu wú xī xiàn huì shān sì
題惠山寺(一作常州無錫縣惠山寺)
jiù zhái rén hé zài, kōng mén kè zì guò.
舊宅人何在,空門客自過。
quán shēng dào chí jǐn, shān sè shàng lóu duō.
泉聲到池盡,山色上樓多。
xiǎo dòng shēng xié zhú, zhòng jiē jiā xì shā.
小洞生斜竹,重階夾細莎。
yīn qín wàng chéng shì, yún shuǐ mù zhōng hé.
殷勤望城市,云水暮鐘和。
“云水暮鐘和”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