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起雪云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雁起雪云夕”全詩
雁起雪云夕,龍吟煙水空。
虜塵深漢地,羌思切邊風。
試弄陽春曲,西園桃已紅。
分類:
作者簡介(張祜)

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笛》張祜 翻譯、賞析和詩意
《笛》是唐代張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紫清人一管,吹在月堂中。
雁起雪云夕,龍吟煙水空。
虜塵深漢地,羌思切邊風。
試弄陽春曲,西園桃已紅。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笛子的音樂為主題,通過音樂的表現來抒發作者的情感。詩中描繪了月夜中一位人士吹奏笛子的情景,笛聲在月堂間回蕩。在雪云彌漫的夜晚,候鳥飛起,仿佛聽到了龍的吟唱。憂國憂民的思緒在笛聲中涌動,作者思念著邊疆的風景和邊疆的人民。盡管漢地被敵寇所深入侵占,但是作者依然用笛聲來表達自己對邊風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提到了"西園桃已紅",象征著春天的到來,也代表著希望和生機。
賞析:
《笛》這首詩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通過音樂形象和邊塞意象的交織,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詩中的笛聲象征著詩人的情感,通過笛聲的吹奏,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對邊疆人民的思念之情。雁起、龍吟的景象,以及虜塵深漢地、羌思切邊風的描寫,展現了邊塞的苦難和戰亂的現實,同時也體現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盡管面對困境,作者仍然抱有希望和樂觀的態度,最后一句描繪了桃花已經盛開的景象,象征著新的春天的到來和未來的希望。
整首詩詞通過音樂和意象的交織,以及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和思念之情。它既展現了邊塞風光的壯麗和苦難,又體現了作者對美好未來的期盼和信念。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深邃的意境,給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間,是一首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和人文情懷的唐代名篇。
“雁起雪云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í
笛
zǐ qīng rén yī guǎn, chuī zài yuè táng zhōng.
紫清人一管,吹在月堂中。
yàn qǐ xuě yún xī, lóng yín yān shuǐ kōng.
雁起雪云夕,龍吟煙水空。
lǔ chén shēn hàn dì, qiāng sī qiè biān fēng.
虜塵深漢地,羌思切邊風。
shì nòng yáng chūn qū, xī yuán táo yǐ hóng.
試弄陽春曲,西園桃已紅。
“雁起雪云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