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到何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今日到何處”全詩
當時樓下水,今日到何處。
恨如春草多,事與孤鴻去。
楚岸柳何窮,別愁紛若絮。
分類: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題安州浮云寺樓寄湖州張郎中》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安州浮云寺樓寄湖州張郎中》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去年夏天雨過后,我們一起倚在紅欄桿旁交談。
當時樓下的水波,如今你去了何處。
我多么悔恨,像春天的草一樣茂盛,事情與離去的孤雁相伴。
楚江岸邊的柳樹何盡頭,離別的憂愁如同飛絮紛紛揚揚。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與湖州官員張郎中在安州浮云寺樓相聚一別的情景。詩人回顧了去年夏天與張郎中共度的時光,留戀著當時樓下的水景,而如今張郎中已經離去,他不禁感到悔恨和孤單。詩人用草多和孤鴻離去來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憂傷和離別之情。最后,詩人提到楚江岸邊的柳樹,暗示著離別的憂愁似乎沒有盡頭,如同飛舞的絮飄散不盡。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思念和對人生變遷的感慨。詩人通過描繪夏天雨后的景色和樓下的水波,展示了當時與張郎中共度美好時光的場景。而如今,時光已逝,張郎中離去,詩人內心的悔恨和孤獨涌上心頭。詩中的比喻和意象也增添了離別的憂愁和無盡的惆悵。楚江岸邊的柳樹象征著離別的苦楚,而離別的憂愁則像紛飛的絮般無處不在。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深沉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思念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給人以深深的觸動和回味。
“今日到何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ān zhōu fú yún sì lóu jì hú zhōu zhāng láng zhōng
題安州浮云寺樓寄湖州張郎中
qù xià shū yǔ yú, tóng yǐ zhū lán yǔ.
去夏疏雨馀,同倚朱闌語。
dāng shí lóu xià shuǐ, jīn rì dào hé chǔ.
當時樓下水,今日到何處。
hèn rú chūn cǎo duō, shì yǔ gū hóng qù.
恨如春草多,事與孤鴻去。
chǔ àn liǔ hé qióng, bié chóu fēn ruò xù.
楚岸柳何窮,別愁紛若絮。
“今日到何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