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笛聞吹出塞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笛聞吹出塞愁”全詩
青苔寺里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
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
謝脁詩中佳麗地,夫差傳里水犀軍。
城高鐵甕橫強弩,柳暗朱樓多夢云。
畫角愛飄江北去,釣歌長向月中聞。
揚州塵土試回首,不惜千金借與君。
分類: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潤州二首》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潤州二首》杜牧
句吳亭東千里秋,
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無馬跡,
綠水橋邊多酒樓。
大抵南朝皆曠達,
可憐東晉最風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
一笛聞吹出塞愁。
謝脁詩中佳麗地,
夫差傳里水犀軍。
城高鐵甕橫強弩,
柳暗朱樓多夢云。
畫角愛飄江北去,
釣歌長向月中聞。
揚州塵土試回首,
不惜千金借與君。
中文譯文:
句吳亭東,秋天,千里之遙,
曾在這里歌唱,回憶往日旅行。
青苔綠水的寺廟里,沒有馬蹄印,
綠水橋邊多了很多酒樓。
總的來說,南朝時期的人們都是豁達的,
可惜東晉時期最風流的人都不在了。
明亮的月光更讓我想起桓伊,
一聲笛音吹過邊塞,引起了無盡的愁思。
謝脁的詩作中描述著美麗的地方,
而夫差時期的水軍更加著名。
高城墻上,鐵制橫盤弩強有力,
柳樹下,紅色樓閣中彌漫著夢幻的云霧。
吹奏的角色愛飄向江北,
釣魚歌聲長久地傳向月中。
回首望向揚州的塵土,
不惜花費千金,借來與你共享。
詩意和賞析:
《潤州二首》是杜牧的一首雙調詩,描繪了潤州的美景和歷史典故。整首詩以風景描寫為主,交織了歷史典故和個人情感。
詩中以潤州為背景,通過描寫句吳亭、青苔寺、綠水橋等景點,展現了潤州的秋日景色。詩人將自己當年游玩的歷史與現實重疊,喚起了對往日美好時光的回憶。
詩的中部以對比的手法,揭示了南朝豁達的氛圍和東晉風流的時代。詩人對東晉人物桓伊的思念,表達了對往昔歲月的傷感和思念之情。笛聲吹過邊塞,更加增加了詩中的愁情。
接下來,詩人以謝脁的詩作和夫差時期的水軍來描繪潤州的美麗和歷史。謝脁被認為是揚州八怪之一,他的詩作中描述了許多美麗的地方。夫差時期的水軍則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軍隊之一,詩人通過描繪高城墻、強有力的弩和夢幻的云霧,展示了潤州獨特的歷史風貌。
詩的最后部分,詩人以畫角和釣歌來描寫潤州的人文風情。描繪了角色吹奏的飄江北和釣魚歌聲傳向月中的情景,體現了潤州人民的熱情和浪漫的生活。
整首詩展示了潤州的美景和歷史典故,描繪了南朝時期的豁達氛圍和東晉時期的風流時代。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和歷史典故,以及豐富的景物描寫,形成了獨特的詩意和賞析。
“一笛聞吹出塞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ùn zhōu èr shǒu
潤州二首
jù wú tíng dōng qiān lǐ qiū, fàng gē céng zuò xī nián yóu.
句吳亭東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qīng tái sì lǐ wú mǎ jī,
青苔寺里無馬跡,
lǜ shuǐ qiáo biān duō jiǔ lóu.
綠水橋邊多酒樓。
dà dǐ nán cháo jiē kuàng dá, kě lián dōng jìn zuì fēng liú.
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
yuè míng gèng xiǎng huán yī zài, yī dí wén chuī chū sài chóu.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
xiè tiǎo shī zhōng jiā lì dì, fū chāi chuán lǐ shuǐ xī jūn.
謝脁詩中佳麗地,夫差傳里水犀軍。
chéng gāo tiě wèng héng qiáng nǔ,
城高鐵甕橫強弩,
liǔ àn zhū lóu duō mèng yún.
柳暗朱樓多夢云。
huà jiǎo ài piāo jiāng běi qù, diào gē zhǎng xiàng yuè zhōng wén.
畫角愛飄江北去,釣歌長向月中聞。
yáng zhōu chén tǔ shì huí shǒu, bù xī qiān jīn jiè yǔ jūn.
揚州塵土試回首,不惜千金借與君。
“一笛聞吹出塞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