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疏煙露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疏疏煙露姿”全詩
歷歷羽林影,疏疏煙露姿。
蕭騷寒雨夜,敲劼晚風時。
故國何年到,塵冠掛一枝。
分類: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栽竹》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栽竹》是杜牧的作品,描述了一位心思縱橫、多愁善感的詩人在種植一株竹子時的情景和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原本要種植竹子以遮擋陽光,但它似乎像是移動到了溪邊。清晰可見羽林的影子,稀疏間隔的煙霧和露水的姿態。寒雨夜里凄涼的思緒,在敲擊以示警戒的晚風中傳來。何時能歸到故國,已經多少年了,塵冠掛在那一枝上。
這首詩通過描寫種植竹子的情景,暗喻了詩人對故國的思念和對遙遠歸鄉之期的盼望。竹子原本種在那里是為了遮擋陽光,但它似乎自己動了位置,移動到了溪邊。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的心思在漂泊中不斷游移,悲苦寂寥。
詩中的羽林影、煙露姿,又是詩人對鄉音鄉情的懷念與緬懷。羽林可以指代曾經在故國的朝廷御林衛,是一種充滿榮耀和威嚴的象征。煙霧和露水則象征著故國的土地與生機。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對故國的思念和渴望,他在寒雨夜里感到凄涼的愁思,后面敲擊晚風的暗喻可以理解為他不斷提醒自己要注意時機,留心與故國的相遇。
最后,詩人表達了對回歸故國時間的懷疑和迷茫,已經多少年了還未能歸來,他的希望好像只能寄托在那一枝掛著塵冠的竹子上。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種植竹子的微小情景,展現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歸鄉大地的深深眷戀,表達了對故國的渴望和無法抵抗的離愁別緒。
“疏疏煙露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āi zhú
栽竹
běn yīn zhē rì zhǒng, què shì wèi xī yí.
本因遮日種,卻似為溪移。
lì lì yǔ lín yǐng, shū shū yān lù zī.
歷歷羽林影,疏疏煙露姿。
xiāo sāo hán yǔ yè, qiāo jié wǎn fēng shí.
蕭騷寒雨夜,敲劼晚風時。
gù guó hé nián dào, chén guān guà yī zhī.
故國何年到,塵冠掛一枝。
“疏疏煙露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