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遇艷陽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還遇艷陽時”全詩
幸因清切地,還遇艷陽時。
名見桐君箓,香聞鄭國詩。
孤根若可用,非直愛華滋。
分類: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蘇侍郎紫薇庭各賦一物得芍藥》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蘇侍郎紫薇庭各賦一物得芍藥》是唐代張九齡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仙禁生紅藥,
微芳不自持。
幸因清切地,
還遇艷陽時。
名見桐君箓,
香聞鄭國詩。
孤根若可用,
非直愛華滋。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在蘇侍郎紫薇庭里,有一朵特別的芍藥。芍藥生長在仙境中,但它自己并不自夸芬芳。幸運的是,由于樂于清凈的環境和遇到艷陽,這朵芍藥才能展現它的美麗。它的名字見過文學家桐君的筆記,它的香氣也聞過鄭國的詩。雖然這朵芍藥只是孤零零的一根,但它也能展示出它的價值,而不只是愛美麗的外表。
賞析:
這首詩以芍藥為主題,通過描繪芍藥的生長環境和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純凈、樸實之美的追求。芍藥生長在仙境中,暗示了它的出色,但它卻不自夸芬芳,體現了芍藥的謙遜與自我克制。在清凈的環境中和艷陽的照耀下,芍藥才能展現它的美麗,這也暗示了美麗與環境的關系。詩中提到桐君的筆記和鄭國的詩,表達了對文學藝術的推崇與贊美。最后,作者用"孤根"來形容這朵芍藥,說明它并不起眼,但它仍然能展示出它的價值,同時也提醒人們不要只看重外表,而應該注重內在的價值與涵養。
整首詩語言簡練明了,意境清新。通過對芍藥的描寫與謳歌,表達了對純美之美的追求,并借芍藥的謙遜和自我克制,寓意著對人在美的誘惑面前要保持清醒的覺悟。此外,通過桐君和鄭國的提及,也體現了對文學藝術及傳統文化的尊重和欣賞。整體而言,這首詩給人以淡雅、清幽之感,展示了唐代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美的獨特理解。
“還遇艷陽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ū shì láng zǐ wēi tíng gè fù yī wù dé sháo yào
蘇侍郎紫薇庭各賦一物得芍藥
xiān jìn shēng hóng yào, wēi fāng bù zì chí.
仙禁生紅藥,微芳不自持。
xìng yīn qīng qiē dì, hái yù yàn yáng shí.
幸因清切地,還遇艷陽時。
míng jiàn tóng jūn lù, xiāng wén zhèng guó shī.
名見桐君箓,香聞鄭國詩。
gū gēn ruò kě yòng, fēi zhí ài huá zī.
孤根若可用,非直愛華滋。
“還遇艷陽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