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燭短時羌笛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紅燭短時羌笛怨”出自唐代杜牧的《見吳秀才與池妓別,因成絕句》,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hóng zhú duǎn shí qiāng dí yuàn,詩句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紅燭短時羌笛怨”全詩
《見吳秀才與池妓別,因成絕句》
紅燭短時羌笛怨,清歌咽處蜀弦高。
萬里分飛兩行淚,滿江寒雨正蕭騷。
萬里分飛兩行淚,滿江寒雨正蕭騷。
分類: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見吳秀才與池妓別,因成絕句》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紅燭短時羌笛怨,
清歌咽處蜀弦高。
萬里分飛兩行淚,
滿江寒雨正蕭騷。
中文譯文:
明亮的蠟燭像羌笛的怨曲一樣,短暫而傷感,
優美的歌聲在咽喉處像蜀琴一樣高亢。
因萬里分離而滴下兩行淚,
滿江寒雨正凄涼瀟灑。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離別的場景。詩人與吳秀才和池妓分別時,心情沉重,感嘆時光短暫,情感悲涼。詩人通過對紅燭、羌笛、清歌、蜀弦、行淚、寒雨等形象的描繪,表達了離別的傷感和凄涼。
賞析:
這首詩運用了豐富的形象描寫,通過具體的詩句構建了一幅悲涼的畫面。紅燭的明亮暗示了短暫的時光,羌笛和蜀弦則象征了離別和懷念的哀傷。詩人以行淚來表達自己深情的離別之痛。最后,滿江的寒雨正好襯托出詩人內心的傷感和蕭騷的情緒。整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出離別的憂傷和孤獨,展現出杜牧細膩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紅燭短時羌笛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àn wú xiù cái yǔ chí jì bié, yīn chéng jué jù
見吳秀才與池妓別,因成絕句
hóng zhú duǎn shí qiāng dí yuàn, qīng gē yàn chù shǔ xián gāo.
紅燭短時羌笛怨,清歌咽處蜀弦高。
wàn lǐ fēn fēi liǎng xíng lèi, mǎn jiāng hán yǔ zhèng xiāo sāo.
萬里分飛兩行淚,滿江寒雨正蕭騷。
“紅燭短時羌笛怨”平仄韻腳
拼音:hóng zhú duǎn shí qiāng dí yuàn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紅燭短時羌笛怨”的相關詩句
“紅燭短時羌笛怨”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紅燭短時羌笛怨”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紅燭短時羌笛怨”出自杜牧的 《見吳秀才與池妓別,因成絕句》,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