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戇由來未覺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益戇由來未覺賢”全詩
當時物議朱云小,后代聲華白日懸。
邪佞每思當面唾,清貧長欠一杯錢。
驛名不合輕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分類: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商山富水驛(驛本名與陽諫議同姓名,因此改為富水驛)》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中文譯文:
富水驛(原名與陽諫議同姓,故改為富水驛)
益戇由來未覺賢,
終須南去吊湘川。
當時物議朱云小,
后代聲華白日懸。
邪佞每思當面唾,
清貧長欠一杯錢。
驛名不合輕移改,
留警朝天者惕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牧寫給富水驛驛員的,詩人自己是驛員的后代,表達了對驛員職業和家族的思念和敬意。
詩人描繪了益戇從前到后來,并沒有被人們看作是有才干的人,最終他決定南下去吊祭湘川,表達了對祖先的敬仰之情。
詩中提到了那個時代人們對朱云這個驛員的議論,認為他是個小人物,但是后來朱云的后代聲名顯赫,如同白天懸掛的太陽,說明了驛員這個職業的重要性。
接著詩人抨擊了當時的邪佞之輩,他們總是虛偽地在背后議論別人,但是卻沒有勇氣當面稱贊或者批評。詩人態度鮮明地站在了正直和清貧的一方,盡管他自己在物質上可能欠缺,但是他沒有丟失自己的價值和人格。
最后,詩人再次提到了驛名的問題,表示不贊成輕易改動,留給后來的人一個警覺,使他們保持謹慎和警惕。
整首詩情感真摯,對驛員職業的看重和對家族的思念,正直和忠誠的品質都得到了充分表達,展現了唐代社會的特點和情感。
“益戇由來未覺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g shān fù shuǐ yì yì běn míng yǔ yáng jiàn yì tóng xìng míng, yīn cǐ gǎi wéi fù shuǐ yì
商山富水驛(驛本名與陽諫議同姓名,因此改為富水驛)
yì gàng yóu lái wèi jué xián, zhōng xū nán qù diào xiāng chuān.
益戇由來未覺賢,終須南去吊湘川。
dāng shí wù yì zhū yún xiǎo,
當時物議朱云小,
hòu dài shēng huá bái rì xuán.
后代聲華白日懸。
xié nìng měi sī dāng miàn tuò, qīng pín zhǎng qiàn yī bēi qián.
邪佞每思當面唾,清貧長欠一杯錢。
yì míng bù hé qīng yí gǎi, liú jǐng cháo tiān zhě tì rán.
驛名不合輕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益戇由來未覺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