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與尚書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竟與尚書佩”全詩
誰開太阿匣,持割武城雞。
竟與尚書佩,遙應天子提。
何時遇操宰,當使玉如泥。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贈澧陽韋明府》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給澧陽的韋明府
君有百煉刃,堪斷七重犀。
誰開太阿匣,持割武城雞。
竟與尚書佩,遙應天子提。
何時遇操宰,當使玉如泥。
詩意:
這首詩是張九齡給澧陽韋明府的贈詩。詩中描述了韋明府的剛毅堅定和聰明才智,以及自己對他的贊賞和期望。
賞析:
詩的前兩句寫道:“君有百煉刃,堪斷七重犀。”表達了對韋明府的贊美。百煉刃指的是韋明府的劍,經過多次鍛煉,非常鋒利堅韌,可以斷開七重犀。這里使用“百煉刃”和“七重犀”來比喻他的才能出眾,有能力解決困難,充滿了贊賞之情。
接下來兩句:“誰開太阿匣,持割武城雞。”則展現了韋明府的決斷和行動力。太阿匣是裝刀匣套的名字,意味著韋明府有著嫻熟的劍術技能,可以輕易地斬殺敵人。割武城雞則象征著他在戰場上的勇武。作者通過這兩句話對韋明府的剛毅和英勇加以贊揚。
接下來兩句“竟與尚書佩,遙應天子提。”表達了對韋明府在官場上的升遷之喜悅和對他未來更高地位的期望。尚書佩是明府的官印,持有官印就可以遙相呼應天子之權威。通過這句話,作者表達了對韋明府出使權貴之喜悅。
最后兩句“何時遇操宰,當使玉如泥。”表達了作者對韋明府未來前途的期待。操宰指的是掌管百官的州郡官,作者希望韋明府能在官場上得到重用,做到宰相的地位。玉如泥則是指尋常物品,傳達了作者希望韋明府能放下虛名,用普通的凡人心態執政的期望。
整首詩流暢而豪邁,以生動的比喻和夸張的修辭展現出作者對韋明府的贊揚和期待,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官場的向往和對自身未來的期許。
“竟與尚書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lǐ yáng wéi míng fǔ
贈澧陽韋明府
jūn yǒu bǎi liàn rèn, kān duàn qī zhòng xī.
君有百煉刃,堪斷七重犀。
shuí kāi tài ē xiá, chí gē wǔ chéng jī.
誰開太阿匣,持割武城雞。
jìng yǔ shàng shū pèi, yáo yìng tiān zi tí.
竟與尚書佩,遙應天子提。
hé shí yù cāo zǎi, dāng shǐ yù rú ní.
何時遇操宰,當使玉如泥。
“竟與尚書佩”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