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隨白日看將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身隨白日看將老”全詩
今對晴峰無十里,世緣多累暗生悲。
文字波中去不還,物情初與是非閑。
時名竟是無端事,羞對靈山道愛山。
眼看云鶴不相隨,何況塵中事作為。
好伴羽人深洞去,月前秋聽玉參差。
分類: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望少華三首》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望少華三首》(杜牧)
身隨白日看將老,
心與青云自有期。
今對晴峰無十里,
世緣多累暗生悲。
文字波中去不還,
物情初與是非閑。
時名竟是無端事,
羞對靈山道愛山。
眼看云鶴不相隨,
何況塵中事作為。
好伴羽人深洞去,
月前秋聽玉參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杜牧對自己境遇的看法和感慨。他在詩中用寓言的形式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和觸動。
詩中的“身隨白日看將老”、“心與青云自有期”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年齡的感嘆和對遠大理想的追求。他認為自己已經老去,但內心依然有著追求青云的渴望。
“今對晴峰無十里,世緣多累暗生悲”描繪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失望和對人情世故的厭倦。他感嘆現在的晴峰已經離自己很遠,而世俗的紛擾讓他感到痛苦和困厄。
“文字波中去不還,物情初與是非閑”表達了詩人對文字流轉的感嘆和對塵世瑣事的無奈。他認為文字已經傳遍了世間,但卻無法回到他的身邊。而塵世的是非之事對他而言都是無關緊要的,他對此感到無奈和厭倦。
“時名竟是無端事,羞對靈山道愛山”表達了詩人對時代名利的嘲諷和對山水之美的向往。他認為時代的名利是虛妄無益的,而他更因為自己對山的深深喜愛而感到自愧不如。
“眼看云鶴不相隨,何況塵中事作為。好伴羽人深洞去,月前秋聽玉參差”表達了詩人對追求個人理想和離開塵世的向往。他認為自己已經與仙鶴失去了聯系,更別說在塵世的事情上更無從參與。他渴望與有同樣理想的人一起去深山幽谷,聽玉參差的秋風。
總之,這首詩充滿了杜牧對現實世界的追尋和對理想的追求。他在對現實世界的失望和苦悶中,尋求自己內心的安撫和寧靜。詩中寫景描寫細膩,情感抒發真摯,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身隨白日看將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àng shǎo huá sān shǒu
望少華三首
shēn suí bái rì kàn jiāng lǎo, xīn yǔ qīng yún zì yǒu qī.
身隨白日看將老,心與青云自有期。
jīn duì qíng fēng wú shí lǐ, shì yuán duō lèi àn shēng bēi.
今對晴峰無十里,世緣多累暗生悲。
wén zì bō zhōng qù bù hái, wù qíng chū yǔ shì fēi xián.
文字波中去不還,物情初與是非閑。
shí míng jìng shì wú duān shì, xiū duì líng shān dào ài shān.
時名竟是無端事,羞對靈山道愛山。
yǎn kàn yún hè bù xiāng suí, hé kuàng chén zhōng shì zuò wéi.
眼看云鶴不相隨,何況塵中事作為。
hǎo bàn yǔ rén shēn dòng qù, yuè qián qiū tīng yù cēn cī.
好伴羽人深洞去,月前秋聽玉參差。
“身隨白日看將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