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水看來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隔水看來路”全詩
泉飛濺虛檻,云起漲河軒。
隔水看來路,疏籬見定猿。
未閑難久住,歸去復何言。
分類: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山寺》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寺》
峭壁引行徑,
截溪開石門。
泉飛濺虛檻,
云起漲河軒。
隔水看來路,
疏籬見定猿。
未閑難久住,
歸去復何言。
譯文:
山寺位于陡峭的山壁間,
溪水被截斷,石門坦然開啟。
泉水從高處飛濺,濺到亭子的欄桿上,
云霧升騰,彌漫在河邊的軒臺上。
水面分割了前方的路,
籬笆上的缺口看見了定定的猿猴。
我不能長久地安居下來,
只能離去,又無語可言。
詩意:
這首詩寫了一個位于山壁間的寺廟景色,通過描繪寺廟的環境和自然景觀,傳達了詩人杜牧的心境和對生活的思考。峭壁引行徑,截溪開石門,展示了山寺的獨特之處和與眾不同的地勢。泉飛濺虛檻,云起漲河軒,表達了山寺的清幽和靈動之美。隔水看來路,疏籬見定猿,詩人通過這兩句詩,表達了自己離開山寺的無奈和對山寺的留戀。未閑難久住,歸去復何言,表達了詩人對歸去的無奈和無語。
賞析:
《山寺》這首詩憑借著獨特的山寺環境描寫和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繪,展現了山寺的寧靜和美感。杜牧通過對山寺環境的描繪,表達了離去和留戀的矛盾心情,并抒發了對生活中無奈和無語的感慨。整首詩言簡意賅,語言優美,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回味。讀者在閱讀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詩人對山寺的熱愛和對人生的反思,同時也能夠在他離去的矛盾心情中找到共鳴和思索。
“隔水看來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sì
山寺
qiào bì yǐn xíng jìng, jié xī kāi shí mén.
峭壁引行徑,截溪開石門。
quán fēi jiàn xū kǎn, yún qǐ zhǎng hé xuān.
泉飛濺虛檻,云起漲河軒。
gé shuǐ kàn lái lù, shū lí jiàn dìng yuán.
隔水看來路,疏籬見定猿。
wèi xián nán jiǔ zhù, guī qù fù hé yán.
未閑難久住,歸去復何言。
“隔水看來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