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虔初佩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呂虔初佩刀”全詩
王粲暫投筆,呂虔初佩刀。
夜吟關月苦,秋望塞云高。
去去從軍樂,雕飛岱馬豪。
分類: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送蘇協律從事振武》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原文:
琴尊詩思勞,
更欲學龍韜。
王粲暫投筆,
呂虔初佩刀。
夜吟關月苦,
秋望塞云高。
去去從軍樂,
雕飛岱馬豪。
中文譯文:
琴尊下起思念的詩,孤獨勞苦,
更想要學習龍韜的壯麗氣概。
王粲暫時放下了他的筆,
呂虔開始佩戴他的寶劍。
在夜晚吟哦,關中的月亮顯得苦澀,
向著秋天的遼闊視線,邊塞的云彩高升。
走啊走啊,加入軍隊的歡樂,
馴服了馬兒,讓他們雕飛在岱山上,昂首豪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杜牧為蘇頌赴振武軍任職而寫的送別之作。詩中既表達了杜牧對蘇頌的思念之情,又抒發了對軍旅生活的向往和景仰之情。
詩的開頭,杜牧用琴來比喻詩,表示詩人的思念之情在心中苦苦耽擱,琴尊下起了思念的詩。接著,杜牧表達了對蘇頌的羨慕之情,希望自己也能夠像蘇頌一樣學習龍韜,指著蘇頌所作的龍韜十五篇感嘆其壯麗氣概。
接下來,杜牧將目光轉向了王粲和呂虔,分別暫時放下了筆與開始佩戴寶劍,象征他們從文士轉為武將,從事軍旅生涯。
在后兩句中,夜吟關月苦,秋望塞云高,表達了詩人對邊塞軍旅生活的想象和向往。關月、塞云都是詩人常見的意象,關月寓意邊塞的寂寞和苦澀,塞云象征遼闊邊疆的壯麗和高遠。
最后兩句,杜牧用送行者的口吻,以歡樂之情送別蘇頌,表達了對蘇頌從軍之路的祝福,希望他養馬技藝熟練,馬匹高舉著頭飛翔在岱山上,展現出將士的豪情與自由。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蘇頌以及軍旅生活的深深向往與景仰之情。
“呂虔初佩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ū xié lǜ cóng shì zhèn wǔ
送蘇協律從事振武
qín zūn shī sī láo, gèng yù xué lóng tāo.
琴尊詩思勞,更欲學龍韜。
wáng càn zàn tóu bǐ, lǚ qián chū pèi dāo.
王粲暫投筆,呂虔初佩刀。
yè yín guān yuè kǔ, qiū wàng sāi yún gāo.
夜吟關月苦,秋望塞云高。
qù qù cóng jūn yuè, diāo fēi dài mǎ háo.
去去從軍樂,雕飛岱馬豪。
“呂虔初佩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