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節輕華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激節輕華冕”全詩
賢人安下位,鷙鳥欲卑飛。
激節輕華冕,移官殉彩衣。
羨君行樂處,從此拜庭闈。
分類: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送蘇主簿赴偃師》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送蘇主簿赴偃師,
我與文雄別,胡然邑吏歸。
賢人安下位,鷙鳥欲卑飛。
激節輕華冕,移官殉彩衣。
羨君行樂處,從此拜庭闈。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張九齡所作,描寫的是送蘇主簿赴偃師的場景。
首先,詩人自己與蘇主簿別離后,回歸到平凡的邑吏生活中。在這個過程中,詩人注意到賢人們寧愿退位讓賢,而不愿意如鷙鳥一般低飛。這里的賢人可能指的是被貶謫的官員,他們在面臨困境時仍然保持節操和尊嚴。而鷙鳥則象征著勇敢自由的精神。
接著,詩人以自己將華冠換成節衣葬送蘇主簿的形象,表達了對賢人的崇敬和對清廉正直的追求。華冠和彩衣是官員們的標志,但詩人愿意拋棄這些虛榮的身份和權利,并選擇了與賢人一樣節儉樸素的衣著。
最后,詩人在送別蘇主簿的過程中,羨慕他能在庭闈宴樂的場合享受自在。庭闈是指帝王的宗廟,宴樂是指宴飲娛樂的場合。詩人用從此拜庭闈來表達自己對蘇主簿行樂的祝福和向他學習的決心。
通過描繪不同境遇下的人物形象,詩人在這首詩中表達了對賢人節操的欽佩和追求,同時抒發了對朝廷權力的倦怠和對庸俗生活的退避。整首詩情感厚重,意境深遠,展示了詩人的高尚情操和立場。
“激節輕華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ū zhǔ bù fù yǎn shī
送蘇主簿赴偃師
wǒ yǔ wén xióng bié, hú rán yì lì guī.
我與文雄別,胡然邑吏歸。
xián rén ān xià wèi, zhì niǎo yù bēi fēi.
賢人安下位,鷙鳥欲卑飛。
jī jié qīng huá miǎn, yí guān xùn cǎi yī.
激節輕華冕,移官殉彩衣。
xiàn jūn xíng lè chù, cóng cǐ bài tíng wéi.
羨君行樂處,從此拜庭闈。
“激節輕華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六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