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雖云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草色雖云發”全詩
獨無謝客賞,況復賈生心。
草色雖云發,天光或未臨。
江潭非所遇,為爾白頭吟。
分類: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將至岳陽有懷趙二》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將至岳陽有懷趙二
湘岸多深林,
青冥晝結陰。
獨無謝客賞,
況復賈生心。
草色雖云發,
天光或未臨。
江潭非所遇,
為爾白頭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張九齡創作的一首詩,表達了作者懷念友人趙二的情感。詩中描繪了岳陽湖畔的深林,形容湖邊的景色幽靜陰暗。詩人感嘆自己無法與友人相聚賞景,更加難以與趙二一同分享自己的心情。盡管四周的草木已經綠發,天空可能也沒有云彩遮擋,但作者并沒有感受到這些景色的美麗和光明,因為他無法與友人共同體驗。最后一句“為爾白頭吟”,表達了作者白發蒼蒼,抒發內心的悲憤之情。
整首詩通過描寫景色和外在的現象,表達了作者內心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中所描繪的山水景色與作者內心的情感相互映襯,形成了一種悲寂的氛圍。同時,這首詩也表達了作者對歲月流轉和友情失落的感慨,體現了離別之后的思念之苦和無奈之情。
“草色雖云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zhì yuè yáng yǒu huái zhào èr
將至岳陽有懷趙二
xiāng àn duō shēn lín, qīng míng zhòu jié yīn.
湘岸多深林,青冥晝結陰。
dú wú xiè kè shǎng, kuàng fù jiǎ shēng xīn.
獨無謝客賞,況復賈生心。
cǎo sè suī yún fā, tiān guāng huò wèi lín.
草色雖云發,天光或未臨。
jiāng tán fēi suǒ yù, wèi ěr bái tóu yín.
江潭非所遇,為爾白頭吟。
“草色雖云發”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