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鞍窮郢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征鞍窮郢路”全詩
望鳥唯貪疾,聞猿亦罷愁。
兩邊楓作岸,數處橘為洲。
卻記從來意,翻疑夢里游。
分類: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初入湘中有喜》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初入湘中有喜》是唐代詩人張九齡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述了他初次來到湘中的心情。
中文譯文:
征鞍窮郢路,歸棹入湘流。
望鳥唯貪疾,聞猿亦罷愁。
兩邊楓作岸,數處橘為洲。
卻記從來意,翻疑夢里游。
詩意:
詩人張九齡在征程中穿越了郢路,乘船回到湘中。他眺望遠方的鳥兒只顧忙碌,聽到猿聲也覺得憂愁。周圍的兩岸有紅楓相伴,湘江上有數處橘樹形成島嶼。詩人心中回想起來的意圖,有時候似乎是在做夢一般。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初次來到湘中時的心情。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將自己的喜悅和愁緒展現出來。在遠離家鄉的征程中,詩人寄托了對家鄉的思念。其中的“望鳥唯貪疾,聞猿亦罷愁”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郁情緒。而“兩邊楓作岸,數處橘為洲”則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現了湖南的美麗與獨特之處。整首詩描繪了詩人初次來到湘中的喜悅與思念,以及對景物的贊美和愁緒的重疊。
“征鞍窮郢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rù xiāng zhōng yǒu xǐ
初入湘中有喜
zhēng ān qióng yǐng lù, guī zhào rù xiāng liú.
征鞍窮郢路,歸棹入湘流。
wàng niǎo wéi tān jí, wén yuán yì bà chóu.
望鳥唯貪疾,聞猿亦罷愁。
liǎng biān fēng zuò àn, shù chù jú wèi zhōu.
兩邊楓作岸,數處橘為洲。
què jì cóng lái yì, fān yí mèng lǐ yóu.
卻記從來意,翻疑夢里游。
“征鞍窮郢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