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指傳新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纖指傳新意”全詩
纖指傳新意,繁弦起怨情。
悠揚思欲絕,掩抑態還生。
豈是聲能感,人心自不平。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聽箏》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聽箏》
端居正無緒,
那復發秦箏。
纖指傳新意,
繁弦起怨情。
悠揚思欲絕,
掩抑態還生。
豈是聲能感,
人心自不平。
中文譯文:
我安靜地坐在家中,心中空虛無聊,
突然想起了秦箏,無法抑制地想要彈奏。
纖細的指尖傳達著新的情感,
復雜的琴弦喚起了悲怨的情感。
悠揚的音樂令我思緒欲斷,但又無法自拔,
抑制的情緒仍然在我心中滋生。
然而這聲音并不能感動他人,
人們的內心仍然不平靜。
詩意:
《聽箏》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于音樂的熱愛和擺脫現實的渴望。詩人坐在家中無所事事,突然想起了秦箏,這件樂器使他充滿了新的情感和怨恨。他沉浸在琴音中,欲罷不能,但又感到了一種抑制和無法真正舒展開的感覺。他認識到音樂聲音無法真正觸動他人的內心,人們的心靈仍然處于不平靜的狀態。
賞析:
這首詩通過音樂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俗生活的厭倦和對內心世界的向往。秦箏作為一種古老的樂器,代表了詩人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詩人以纖細的指尖傳達新的情感,音弦的復雜演奏引起了內心悲怨的共鳴。然而,盡管他對音樂的激情和情感投入,詩人意識到音樂不能真正觸動他人的內心,人們的心靈仍然飽受不平靜之苦。這讓人感嘆音樂的力量和限度,以及人類情感的復雜性和難以觸及之處。整首詩情感飽滿,抒發了詩人深沉的內心體驗,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纖指傳新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īng zhēng
聽箏
duān jū zhèng wú xù, nà fù fā qín zhēng.
端居正無緒,那復發秦箏。
xiān zhǐ chuán xīn yì, fán xián qǐ yuàn qíng.
纖指傳新意,繁弦起怨情。
yōu yáng sī yù jué, yǎn yì tài hái shēng.
悠揚思欲絕,掩抑態還生。
qǐ shì shēng néng gǎn, rén xīn zì bù píng.
豈是聲能感,人心自不平。
“纖指傳新意”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