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漫野中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渺漫野中草”全詩
明德嘗為禮,嘉謀屢作忠。
論經白虎殿,獻賦甘泉宮。
與善今何在,蒼生望已空。
宿昔三臺踐,榮華駟馬歸。
印從青瑣拜,翰入紫宸揮。
題劍恩方重,藏舟事已非。
龍門不可望,感激涕沾衣。
永嘆常山寶,沉埋京兆阡。
同盟會五月,華表記千年。
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煙。
共悲人事絕,唯對杜陵田。
分類: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故刑部李尚書挽詞三首》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故刑部李尚書挽詞三首》
仙宗出趙北,相業起山東。
明德嘗為禮,嘉謀屢作忠。
論經白虎殿,獻賦甘泉宮。
與善今何在,蒼生望已空。
宿昔三臺踐,榮華駟馬歸。
印從青瑣拜,翰入紫宸揮。
題劍恩方重,藏舟事已非。
龍門不可望,感激涕沾衣。
永嘆常山寶,沉埋京兆阡。
同盟會五月,華表記千年。
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煙。
共悲人事絕,唯對杜陵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張九齡寫給故刑部李尚書的悼詞,表達了對李尚書的追懷和思念之情。
詩的開頭描繪了李尚書來自仙宗,職務起始于趙北,之后又在山東發展相業,以明德之行為禮儀,用嘉謀一連辦成忠義之事。他曾在白虎殿上論經,也曾在甘泉宮上獻賦。然而,與他一同善行的人現在都在何處呢?人們期望得已空;李尚書的威望曾經高聳的官場已經駟馬歸來,就連印章也只能在青瑣上獻拜,翰筆也只能在紫宸殿上揮灑。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的遺憾和感激之情。龍門已經不可望,他對李尚書的恩德感激到熱淚盈眶,涕淚沾濕了衣袖。他長嘆常山寶(指李尚書)已經埋葬在京兆(現在的西安)的阡陌之上,同盟的誓約雖然已經過去千年,但華表(表記)仍然記載著。田園之上茂草叢生,空中的煙霧微茫飄渺。他們共同悲嘆人事終將消逝,最后只有對著杜陵的田地,黯然祭奠。
整首詩寄托了對李尚書的深深思念和感激之情,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友情和歲月的追憶。通過對李尚書一生事跡的陳述,展示了唐代時代背景下忠義、崇德、榮華的價值觀念。
“渺漫野中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ù xíng bù lǐ shàng shū wǎn cí sān shǒu
故刑部李尚書挽詞三首
xiān zōng chū zhào běi, xiāng yè qǐ shān dōng.
仙宗出趙北,相業起山東。
míng dé cháng wèi lǐ, jiā móu lǚ zuò zhōng.
明德嘗為禮,嘉謀屢作忠。
lùn jīng bái hǔ diàn, xiàn fù gān quán gōng.
論經白虎殿,獻賦甘泉宮。
yǔ shàn jīn hé zài, cāng shēng wàng yǐ kōng.
與善今何在,蒼生望已空。
sù xī sān tái jiàn, róng huá sì mǎ guī.
宿昔三臺踐,榮華駟馬歸。
yìn cóng qīng suǒ bài, hàn rù zǐ chén huī.
印從青瑣拜,翰入紫宸揮。
tí jiàn ēn fāng zhòng, cáng zhōu shì yǐ fēi.
題劍恩方重,藏舟事已非。
lóng mén bù kě wàng, gǎn jī tì zhān yī.
龍門不可望,感激涕沾衣。
yǒng tàn cháng shān bǎo, chén mái jīng zhào qiān.
永嘆常山寶,沉埋京兆阡。
tóng méng huì wǔ yuè, huá biǎo jì qiān nián.
同盟會五月,華表記千年。
miǎo màn yě zhōng cǎo, wēi máng kōng lǐ yān.
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煙。
gòng bēi rén shì jué, wéi duì dù líng tián.
共悲人事絕,唯對杜陵田。
“渺漫野中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